大事不妙 "两头婚"在中国悄然蔓延
这个婚礼办完后,小两口虽然有自己的家,但小赵依旧会经常回到自己原生家庭去住,媳妇也一样,也常回娘家住;
小赵解释说,因为他和媳妇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做的话,就不会亏待双方任何一方的父母了。可最让老赵头闹心的是,以后小赵和媳妇生的孩子,一个随赵姓,一个要随媳妇那边的姓,都叫“爷爷奶奶”,就抹去了“外公外婆”这个称谓。媳妇也解释得非常简单,“都不是外人啊,就不叫外公外婆了啊。”别说,这种婚姻方式让不少老一辈人都犯难了,但对于年轻人来说,“两头婚”却正在悄然流行。“两头婚”究竟是什么?一般在传统婚姻上,男方娶女方回家,那么这个家庭是以男方的原生家庭为主的。而如果是女方“招赘”的婚姻,那么这个婚姻是以女方的原生家庭为主。无论哪种方式,看起来,总有一方家长是吃亏的。
“两头婚”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夫妻俩在婚后会各自与原生家庭维持紧密联系,不再一方彻底倒戈到对方家族。通常,“两头婚”的夫妻会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由男方家庭主要抚养;一个随母姓、由女方家庭主要抚养。孩子不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统统一个称呼“爷爷奶奶”,看起来非常平等。乍听之下,这种安排似乎很公平,很现代,但它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两头婚”的背后,是家庭结构的转变
在过去,婚姻常常意味着女性嫁入男方家庭,割裂一部分与娘家的联系,而如今的年轻人,在情感上更加独立,也更重视公平和自我。“两头婚”的流行,折射出三个变化。家庭关系趋向平权化:过去“男强女弱”、“女子以夫为天”的家庭模式正在逐步瓦解;越来越多的夫妻希望“我不属于你家,你也不属于我家”,而是彼此独立、平等共处。
父母都想留孩子在身边:独生子女政策的一代都长大成人了,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不论是男方还是女方的父母,都不愿失去子女——不仅是情感上的牵挂,更涉及养老、财产继承等现实问题。育儿成本和情感负担均摊:生育两个孩子,一个给男方养,一个给女方养,其实是希望两家都出力、都尽责。毕竟,孩子的教育、医疗、陪伴等成本越来越高。
你能接受“两头婚”吗?如今,“两头婚”在国内已经悄然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跟风,如果你作为父母,你能接受吗?我猜大部分人会说不能接受,但也有一些人能接受。其实接受与否,也要因人而异。“两头婚”的初衷是保持与原生家庭的情感联系,避免嫁给谁就牺牲了自己的单向模式。但从深层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同时依赖两家的结构,也可能让夫妻双方更难真正断奶真正形成独立的家庭单位。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