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终于免费,中国女性等了19年
此后,越来越多城市加入进来。厦门在2020年启动免费接种项目,为初一女生提供国产二价疫苗;济南则将七年级女生纳入全市财政预算,首针覆盖率一年就达到九成以上。宁波选择了另一种路径:对所有初一女生免费提供国产二价,如果家庭希望选择进口二价或四价,财政给予650元的定额补助,差价由家长自付。成都则把补助额度定在600元,让家庭在国产与进口之间自主选择。西藏自治区在2022年更是将13–14岁女生纳入自治区财政预算,首针覆盖率在一年内突破八成,成为全国范围内最彻底的公共接种试点。北京则在2025年宣布将初一女生的二价接种纳入全市免费项目,标志着地方探索进入了一线城市。到2024年10月,国家卫健委已通报相关政策覆盖了约40%适龄女孩;在纳入免规前,全国已有过半数省份和若干地市实施免费接种。

2021年的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消除宫颈癌试点启动仪式,当时的宫颈癌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已扩大到18个省,30多个市。
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汤胜蓝教授牵头的疫苗交付研究创新实验室(VaxLab)在过去的几年中,持续倡导免疫规划的优化,并在最新的一份政策简报中对HPV疫苗纳入的经验做了梳理和总结。
在研究者看来,HPV疫苗接种快速“破圈”源于宫颈癌综合防治项目被选为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的切入口,项目顺利推进关键在于各地领导的重视和跨部门高位推动,而项目实施范围快速扩大受益于“规模效应”和“同侪压力”。
“地方先行先试可验证疫苗大规模接种的可行性、公众的接受度及财政的承载能力,形成的成熟方案能为国家层面的决策提供扎实依据,这种循序渐进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政策推广风险。”该简报写道。
这些地方项目背后有着相似的财政逻辑:一方面,目标人群规模有限,每届女生数量在可控范围内,意味着财政负担相对轻;另一方面,疫苗采购通过集中议价,二价的中标价往往不到市场零售价的一半,使得“用小钱办大事”成为可能。对地方政府而言,这是提升民生获得感的高性价比选择。
支付路径也呈现多样化。有的城市选择全额免费,确保公平与普及;有的采取定额补助,以固定财政投入撬动更大的社会参与;还有的探索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把负担部分转移给家庭。甚至还有公益与慈善的补充:一些县域通过基金会和跨国药企的捐赠,获得额外的疫苗资源。
这种多元化的探索,让 HPV 疫苗在中国第一次以公共产品的方式真正落地。它们规模有限,覆盖不均,但却提供了全国性的政策长期缺席时的现实样本:在财政可承受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完全有能力把疫苗送到最需要的人群。正是这些地方项目的累积效应,成了对国家层面举措的实质性助推。
04
国产疫苗突围
如果说地方财政的试点打开了制度的缺口,那么跨国药企与国产厂商的博弈,则重塑了市场的格局。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