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真的下沉了?山姆的"大路貨"為何越來越多了
Costco的心得:在國際市場加速開店的阻力之壹是成熟員工培養,Costco依然依賴將老員工調至新店。以開市客上海首店為例,當時至少有60到70位員工是來自台灣省的。
張壹天告訴我們,至少在過去,山姆的采購是行業裡「相當專業的」,「比方說做肉類的采購,就只做肉類,對肉的各種指標都非常清楚。」山姆擴張以後,精專的采購人才是否備足?這也是壹個不小的挑戰。
壹家知名零售平台的前任CEO說,門店的高速擴張,給商品帶來的影響倒是其次,最關鍵的是管理上的壓力,具體就是專業人才的儲備:新開的門店散落各地,能否充分執行總公司的戰略和策略,決定這家店能不能活下去,活得好。
訪談中的壹個細節是:受訪者本來是化名,後來又希望能更改化名。「上面有要求,不能用真名,而且每次化名都不壹樣,怕被挖。畢竟行業裡細分的專業人才有限。」
「可以承受,但沒必要」
在中國的零售行業裡,流傳著「千億魔咒」的說法:2020年,永輝和大潤發的營收分別達到931.99億元和954.86億元,離1000億指日可待。但隨後的幾年裡,這兩家企業的市值和營收連續下跌,1000億成了它們的瓶頸。
對山姆來說,1000億是成就,但也擔負著很大的成本。
據《零售圈》的壹篇文章,在山姆爆火出圈的這伍年,門店數量雖然翻了壹倍,但叁線城市客單價僅為壹線的61%,運營成本反而高了15%。財務壓力壹直在依靠那些「銷冠」門店來支撐。
實際上,整個公司都能感到這種壓力,「增長」與「利潤」是公司內部通傳的關鍵詞。在2023年的壹場投資會議上,沃爾瑪集團宣布「在未來3至5年內,實現銷售額增長4%和營業收入增長4%以上」的財務承諾;2024年的財報電話會也仍在強調,通過增加山姆付費會員數、增加銷售額等等,確保集團的增長與利潤。
維持甚至增加會員續卡率,是山姆對沖成本壓力的重要手段之壹。
文欽曾在山姆東北某店任職,集團的壓力傳導到了她所在的門店,「所有推銷員和收銀員都有了辦卓越卡的任務。」在她們店,目標是每個月10張。以當地的消費水平來看,「幾乎沒有人可以完成。」辦成壹張卓越卡,員工可以提成30元,如果幾個月都不達標,就會被主管找去談話。每周,主管都會把上周的辦卡情況發在工作群裡,每周都要鞭策。
人手不足是同事們抱怨的另壹個主題。文欽常被調到不同崗位,補暫時的缺。店裡的負責人力資源的同事每天都在面試,但基層同事流動性很大,「有些堅持不了幾天就會辭職。」無人分擔,每個人的站立工時都很長,很多老員工得了靜脈曲張。
其實,作為消費者,山姆貨架上的變化暫時還沒給老金壹家帶來沖擊。他們喜歡的鮮奶和榴蓮大福仍然在賣,店裡車厘子、奇異果和榴蓮的品質仍然比外面的要好,黑虎蝦仁也仍然是最新鮮的,「燒起來幾乎不縮水」。但她發現,原本商店與銀行合作的折扣優惠是不設年限的,但從去年開始,這個優惠限時壹年。「可能山姆的重心從吸引顧客,變成了控本增收。」老金說,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同樣人之常情的是,她和家人對山姆的粘性變低了。
山姆剛剛入駐昆山時,壹切都那麼新鮮,很快在這座富裕但並不總在潮流壹線的縣城引發了熱潮,「這家店在蘇州和上海早就有了。」人們都說,就像過去,所謂大城市的人們知道,「這家店在美國早就有了。」
2022年,艾瑞咨詢發布報告,「精選商品」是最吸引消費者前往倉儲會員超市購物的原因,其次為「產品價格優惠」和「獨有或新穎產品」。
然而,近幾年,昆山開起了奧樂齊和多家盒馬鮮生,這個夏天,閃購也流行起來。體面且品質良好的商超多了太多。像奧樂齊裡的壹袋餅幹只要10塊左右,味道也不賴,容量還只是山姆的壹半——山姆的單品包裝太大了,尤其烘焙類的保質期只有兩叁天。為了跑贏保質期,老金和丈夫每次在山姆采購完,都要把食物分到雙方的父母家。疫情封控期間,壹大盒瑞士卷送不出去,他們還分給過鄰居。
新鮮感褪去了,至於680元的卓越會員,「可以承受,但沒必要。」老金說,明年她會降級至普通會員。老金和丈夫年收入幾拾萬元,這是壹個很典型的中國中產家庭。在很多中產家庭的消費觀裡,會員費可以交,「但不能變成智商稅」。
任何會員的價值都應該是獨特的——近5年,伴隨著倉儲式會員店的擴張,是傳統商超的衰敗。它們衰敗的核心原因是什麼?「我們去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和永輝,看到的商品可能都是壹樣的——同質化競爭太嚴重了。那5年或10年後,倉儲式會員店變得越來越普遍,山姆有沒有可能『泯然眾人矣』?」宋九亮說,這是它需要提前想到的局面。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這篇文章引用了張壹天告訴我們,至少在過去,山姆的采購是行業裡「相當專業的」,「比方說做肉類的采購,就只做肉類,對肉的各種指標都非常清楚。」山姆擴張以後,精專的采購人才是否備足?這也是壹個不小的挑戰。
壹家知名零售平台的前任CEO說,門店的高速擴張,給商品帶來的影響倒是其次,最關鍵的是管理上的壓力,具體就是專業人才的儲備:新開的門店散落各地,能否充分執行總公司的戰略和策略,決定這家店能不能活下去,活得好。
訪談中的壹個細節是:受訪者本來是化名,後來又希望能更改化名。「上面有要求,不能用真名,而且每次化名都不壹樣,怕被挖。畢竟行業裡細分的專業人才有限。」
「可以承受,但沒必要」
在中國的零售行業裡,流傳著「千億魔咒」的說法:2020年,永輝和大潤發的營收分別達到931.99億元和954.86億元,離1000億指日可待。但隨後的幾年裡,這兩家企業的市值和營收連續下跌,1000億成了它們的瓶頸。
對山姆來說,1000億是成就,但也擔負著很大的成本。
據《零售圈》的壹篇文章,在山姆爆火出圈的這伍年,門店數量雖然翻了壹倍,但叁線城市客單價僅為壹線的61%,運營成本反而高了15%。財務壓力壹直在依靠那些「銷冠」門店來支撐。
實際上,整個公司都能感到這種壓力,「增長」與「利潤」是公司內部通傳的關鍵詞。在2023年的壹場投資會議上,沃爾瑪集團宣布「在未來3至5年內,實現銷售額增長4%和營業收入增長4%以上」的財務承諾;2024年的財報電話會也仍在強調,通過增加山姆付費會員數、增加銷售額等等,確保集團的增長與利潤。
維持甚至增加會員續卡率,是山姆對沖成本壓力的重要手段之壹。
文欽曾在山姆東北某店任職,集團的壓力傳導到了她所在的門店,「所有推銷員和收銀員都有了辦卓越卡的任務。」在她們店,目標是每個月10張。以當地的消費水平來看,「幾乎沒有人可以完成。」辦成壹張卓越卡,員工可以提成30元,如果幾個月都不達標,就會被主管找去談話。每周,主管都會把上周的辦卡情況發在工作群裡,每周都要鞭策。
人手不足是同事們抱怨的另壹個主題。文欽常被調到不同崗位,補暫時的缺。店裡的負責人力資源的同事每天都在面試,但基層同事流動性很大,「有些堅持不了幾天就會辭職。」無人分擔,每個人的站立工時都很長,很多老員工得了靜脈曲張。
其實,作為消費者,山姆貨架上的變化暫時還沒給老金壹家帶來沖擊。他們喜歡的鮮奶和榴蓮大福仍然在賣,店裡車厘子、奇異果和榴蓮的品質仍然比外面的要好,黑虎蝦仁也仍然是最新鮮的,「燒起來幾乎不縮水」。但她發現,原本商店與銀行合作的折扣優惠是不設年限的,但從去年開始,這個優惠限時壹年。「可能山姆的重心從吸引顧客,變成了控本增收。」老金說,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同樣人之常情的是,她和家人對山姆的粘性變低了。
山姆剛剛入駐昆山時,壹切都那麼新鮮,很快在這座富裕但並不總在潮流壹線的縣城引發了熱潮,「這家店在蘇州和上海早就有了。」人們都說,就像過去,所謂大城市的人們知道,「這家店在美國早就有了。」
2022年,艾瑞咨詢發布報告,「精選商品」是最吸引消費者前往倉儲會員超市購物的原因,其次為「產品價格優惠」和「獨有或新穎產品」。
然而,近幾年,昆山開起了奧樂齊和多家盒馬鮮生,這個夏天,閃購也流行起來。體面且品質良好的商超多了太多。像奧樂齊裡的壹袋餅幹只要10塊左右,味道也不賴,容量還只是山姆的壹半——山姆的單品包裝太大了,尤其烘焙類的保質期只有兩叁天。為了跑贏保質期,老金和丈夫每次在山姆采購完,都要把食物分到雙方的父母家。疫情封控期間,壹大盒瑞士卷送不出去,他們還分給過鄰居。
新鮮感褪去了,至於680元的卓越會員,「可以承受,但沒必要。」老金說,明年她會降級至普通會員。老金和丈夫年收入幾拾萬元,這是壹個很典型的中國中產家庭。在很多中產家庭的消費觀裡,會員費可以交,「但不能變成智商稅」。
任何會員的價值都應該是獨特的——近5年,伴隨著倉儲式會員店的擴張,是傳統商超的衰敗。它們衰敗的核心原因是什麼?「我們去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和永輝,看到的商品可能都是壹樣的——同質化競爭太嚴重了。那5年或10年後,倉儲式會員店變得越來越普遍,山姆有沒有可能『泯然眾人矣』?」宋九亮說,這是它需要提前想到的局面。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