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退学潮汹涌,学历贬值触目惊心

读完研,饭碗就能稳吗?


2025年春天,朋友圈里最火的不是晒offer,而是晒退学申请。三年学费二十万,换不来一个面试电话,谁还愿意耗下去?

研究生退学现象背后的现实困境与学历价值再思考

近年来,研究生群体中出现的“退学潮”与社会对“学历贬值”的讨论形成强烈共鸣。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388万人,录取率仅约22.5%,但在校研究生主动退学率接近3%,未按期毕业者占比高达四分之一。

这一矛盾现象折射出教育选择、个人发展与社会期待之间的深层张力。

研究生退学的核心驱动因素

科研压力与学术适配性不足

从选题被否、资源匮乏到实验停滞,科研过程中的挫败感是退学主因。

跨专业学生周望因导师临时更换研究方向,需在完全陌生领域独立摸索,每周组会成为“压力源”;农学专业学生庞程因长期失眠、身体透支,最终放弃二战才获得的读研机会。



心理负担与家庭期待冲突

部分学生将读研视为满足家人期待的“任务”。席萱坦言“读书是父亲的期待”,退学过程中因担心“家人以我为耻”而极度焦虑,甚至形容自己“像老鼠一样”躲避他人目光。

心理咨询、兴趣转移(如滑轮、脱口秀、电商创业)成为他们的“自救”方式。

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脱节

金融专业的Eva因“顺应家人期待”而非兴趣选择方向,最终因缺乏动力放弃学业。这一现象与部分专业“读研后仍就业困难”的现实形成呼应,如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毕业生多从事销售,需读研甚至出国深造才能进入研发领域。

学历价值的争议与本质回归

“学历贬值”的认知误区


尽管2023年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研究生就业优势被削弱,但学历的本质是“学习能力与坚持的证明”。顺利完成学业意味着通过了课程、科研、论文等多重考核,这一核心价值并未因毕业人数增加而改变。例如,985院校毕业生因“学习能力强”仍受雇主青睐,职业院校学生也可通过考研实现逆袭。

学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

学历是“敲门砖”,但职业发展取决于综合能力。部分冷门专业(如文中未具体列举的5个“读研仍难就业”专业)学生需通过转专业或跨考调整赛道;而生物医学工程等“高大上”专业,读研是进入核心领域的必要条件。这提示学生需结合自身兴趣与行业需求规划路径,而非盲目追求学历。

理性选择:读研与就业的平衡策略

明确读研动机

避免将考研作为“延缓就业”的被动选择,需评估专业前景(如金融、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学历门槛)。

参考国家教育规划,中职、高职、职业教育等多元路径同样提供成才机会,并非只有“名校光环”一条路。

动态调整发展方向

若在读期间出现严重适应性问题,可借鉴退学学生的“自救”经验,通过实践(如创业、兴趣探索)寻找新可能。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研究生因接触有毒试剂患癌,将美国母校告上法庭 哈工大研究生被砸死 上班仅2个月 现场惨不忍睹
    被伊拉克恐怖组织扣押的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获释 技校开始招名校研究生了 学历崇拜滤镜稀碎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吴穷去世,年仅24岁... 失业研究生卖"军火烧饼"爆火,涨粉40万
    中国研究生学制大变革 上亿网民关注热评 被ICE关押104天 哥大研究生哈利勒提2000万索赔
    上戏公布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黄晓明落榜 即将进入"社会大学" 复旦校长和研究生谈生存智慧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