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 華郵觀點:"新冠後遺症" 民主為何倒退得如此之快?

本文刊發在華盛頓郵報,作者約瑟夫·勒莫因是大西洋理事會自由與繁榮中心的高級主管,威爾·莫滕森是項目助理。
當新冠疫情首次席卷全球時,首要關切是公共健康。國際供應鏈陷入混亂,政治領導人面臨著不得不限制社會行為以保障公共健康的局面。
伍年過去,全球民主遭遇了類似“長期新冠”的困境。政治自由本已在下滑,但在疫情之後跌至25年來最低水平。
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全球年度民主倒退率增加了肆倍。至少有112個國家喪失了壹定程度的政治自由,其中超過叁分之壹在疫情前並未出現退步。
這其中包括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歐盟27國中的20個。

壹開始,疫情為威權主義的權力鞏固提供了借口。領導人利用緊急法令,推遲對自身的監督,並輔之以激進的信息戰,以穩固權力。
比如,突尼斯總統借公眾對防疫不滿之機,暫停議會並改寫憲法以利於自己。緬甸軍方以新冠引發的“動蕩”為由發動了2021年的政變。中國和俄羅斯的領導人則擴大虛假信息宣傳,在國內營造能力形象,同時對外渲染民主失敗,以此為擴大審查、監控和壓制提供合法性。
在中歐、菲律賓和玻利維亞等制度較弱的民主國家,新冠帶來的經濟壓力和行政脆弱性,很快轉化為政治侵蝕。新興經濟體遭遇更嚴重的衰退和更緩慢的復蘇,民間社會監督組織也難以對偽裝成緊急應對的行政權力擴張形成制衡。
制度更完善的民主國家韌性更強,但也並非毫發無損。
Why democracy is backsliding, faster and faster https://t.co/bDh6wP4xUX — AshleyMoore-Sullivan (@UMAshleyMoore) September 9, 2025
歐盟最穩定的民主國家在緊急狀態下限制了基本自由——行動、集會和言論的自由,這些措施常常繞過正常的立法和司法監督。許多非常措施持續到疫情高峰期之後,暴露了治理的薄弱環節,並加速了民主倒退的趨勢。再加上新冠高死亡率,這些限制加劇了公眾不滿,進壹步削弱了對政府及更廣泛制度的信任。
人們常常覺得政府的措施過度或出於政治動機,而不是保護公共健康的審慎步驟。
疫情似乎已經結束,但對政治自由造成的損害仍在延續。雖然2021年是後蘇聯時代全球民主下滑最嚴重的壹年,但數據顯示,2024年——“選舉之年”——緊隨其後,位居第贰。
另壹個持久問題在於疫情期間成長的壹代。學校停課造成了歷史性的學習損失。在中低收入國家,大約70%的10歲兒童無法閱讀基礎文本。隔離和對社交媒體的更多依賴也進壹步縮窄了孩子們的學習機會。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