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酬勞的奴隸:被困在磚廠裡的智障工人
智障工人李松嶺最多的壹個月,搬過68萬塊磚。要完成這樣的工作量,他需要11.33萬次夾起20多斤的磚塊,擺上流水線。
單調、重復,且沒有報酬的勞作,日復壹日。
直到今年6月初,進入湖南省臨湘市艷飛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艷飛磚廠)暗訪的媒體記者報警,李松嶺和其他4名被工頭“撿到”磚廠的智障人員,才得以被解救。
相關部門調查發現,李松嶺等5人自2023年3月陸續被帶到艷飛磚廠。截至案發,5人應當獲得的46萬余元報酬,均被工頭據為己有。
帶智障人員進入磚廠勞動以牟利,並非個例。今年6月份,湖南、河南、山西等地的磚廠,陸續爆出存在智障人員被帶進磚廠勞動的情況。
新京報記者梳理相關法院判決文書發現,2015年至今10年間,至少有50家磚廠出現工頭控制智障人員勞動的情況,被強迫勞動者近400人。他們或在街頭被誘騙,或被購買,更有工頭通過持械威脅的方式,強行將智障人員從壹家磚廠帶至另壹家磚廠勞動,成為牟利的“工具”。而磚廠則因“招工難”“智障工人穩定,不影響生產”“好管理”等因素,對工頭控制或打、罵智障工人的行為,視而不見。
工頭和磚廠,成了共謀。

▲李松嶺被接回家後,父親用新買來的剃須刀,幫兒子刮胡子。新京報記者程亞龍攝
━━━━━
失蹤拾八年
7月21日下午,河南省睢縣救助站的門前,壹輛湘F牌照的警車還未停穩,74歲的譚照真便幾步湊到車前,激動地往車裡張望。
警車,載著她18年未見的兒子李松嶺,從湖南省臨湘市趕來。
47天前,李松嶺和其他4名同樣有智力問題的工友,在臨湘市艷飛磚廠被警方解救。據河南廣播電視台大象新聞報道,5人被工頭控制在磚廠從事體力勞動,每天工作12小時,全年無休。
“那活兒,他能受得了啊?”剛得知兒子的消息時,譚照真心疼沒下過力的兒子,她窩了壹肚子的話,想問。
警車剛停穩,沒等隨車護送的民警介紹,譚照真便認出了失蹤18年的兒子,壹把抓住兒子的手失聲痛哭起來:“我嘞孩兒哎,我是恁媽媽呀!”
留著平頭、滿臉胡茬,高過母親壹頭的李松嶺,似乎已忘了眼前的老人是誰。他目光瞥向高處,舉起另壹只手對譚照真“擺了擺手”,便隨眾人走向救助站院內。拋下追問著他的家人,“不認識恁媽媽了嗎?”
李松嶺在家排行老贰,2002年從商丘某師范類中專畢業,被分配到老家白樓鄉壹所小學教書。不過,因為家裡拿不出8000元的“安置費”,李松嶺便南下打工,之後精神異常。
譚照真已記不清兒子最後壹次外出打工是哪壹年了。她只記得,那年李松嶺提著裝有身份證、畢業證、課本和衣物的蛇皮袋外出,幾個月後卻衣衫襤褸地出現在家門前。“找不到工作了,壹路撿東西吃,從深圳走了壹個多月,走回來的。”譚照真稱。
因為精神狀態惡化,待在老家的李松嶺,經常往外跑,“走不遠。外面跑兩叁天,自己就回家了”。2007年中秋節前後,在院裡剛剝完棒子(玉米)的李松嶺,光著膀子便出門了。父親李元青追出去,遠遠地看見,他壹個人穿過幹枯的河道,“喊了幾聲也不應。”
那天晚上,秋風驟起,再也沒了李松嶺的消息。
新聞裡報道鄰縣車禍事故致壹人死亡,老兩口去看過;鄉鎮的村落、街頭、河道、橋洞,老兩口去找過;南方務工的親戚鄰居,老兩口也打聽過。“這麼多年,想著不是餓死,也凍死在外面了。”譚照真說。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按照“每打包1萬塊磚130元的報酬”計算,單調、重復,且沒有報酬的勞作,日復壹日。
直到今年6月初,進入湖南省臨湘市艷飛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艷飛磚廠)暗訪的媒體記者報警,李松嶺和其他4名被工頭“撿到”磚廠的智障人員,才得以被解救。
相關部門調查發現,李松嶺等5人自2023年3月陸續被帶到艷飛磚廠。截至案發,5人應當獲得的46萬余元報酬,均被工頭據為己有。
帶智障人員進入磚廠勞動以牟利,並非個例。今年6月份,湖南、河南、山西等地的磚廠,陸續爆出存在智障人員被帶進磚廠勞動的情況。
新京報記者梳理相關法院判決文書發現,2015年至今10年間,至少有50家磚廠出現工頭控制智障人員勞動的情況,被強迫勞動者近400人。他們或在街頭被誘騙,或被購買,更有工頭通過持械威脅的方式,強行將智障人員從壹家磚廠帶至另壹家磚廠勞動,成為牟利的“工具”。而磚廠則因“招工難”“智障工人穩定,不影響生產”“好管理”等因素,對工頭控制或打、罵智障工人的行為,視而不見。
工頭和磚廠,成了共謀。

▲李松嶺被接回家後,父親用新買來的剃須刀,幫兒子刮胡子。新京報記者程亞龍攝
━━━━━
失蹤拾八年
7月21日下午,河南省睢縣救助站的門前,壹輛湘F牌照的警車還未停穩,74歲的譚照真便幾步湊到車前,激動地往車裡張望。
警車,載著她18年未見的兒子李松嶺,從湖南省臨湘市趕來。
47天前,李松嶺和其他4名同樣有智力問題的工友,在臨湘市艷飛磚廠被警方解救。據河南廣播電視台大象新聞報道,5人被工頭控制在磚廠從事體力勞動,每天工作12小時,全年無休。
“那活兒,他能受得了啊?”剛得知兒子的消息時,譚照真心疼沒下過力的兒子,她窩了壹肚子的話,想問。
警車剛停穩,沒等隨車護送的民警介紹,譚照真便認出了失蹤18年的兒子,壹把抓住兒子的手失聲痛哭起來:“我嘞孩兒哎,我是恁媽媽呀!”
留著平頭、滿臉胡茬,高過母親壹頭的李松嶺,似乎已忘了眼前的老人是誰。他目光瞥向高處,舉起另壹只手對譚照真“擺了擺手”,便隨眾人走向救助站院內。拋下追問著他的家人,“不認識恁媽媽了嗎?”
李松嶺在家排行老贰,2002年從商丘某師范類中專畢業,被分配到老家白樓鄉壹所小學教書。不過,因為家裡拿不出8000元的“安置費”,李松嶺便南下打工,之後精神異常。
譚照真已記不清兒子最後壹次外出打工是哪壹年了。她只記得,那年李松嶺提著裝有身份證、畢業證、課本和衣物的蛇皮袋外出,幾個月後卻衣衫襤褸地出現在家門前。“找不到工作了,壹路撿東西吃,從深圳走了壹個多月,走回來的。”譚照真稱。
因為精神狀態惡化,待在老家的李松嶺,經常往外跑,“走不遠。外面跑兩叁天,自己就回家了”。2007年中秋節前後,在院裡剛剝完棒子(玉米)的李松嶺,光著膀子便出門了。父親李元青追出去,遠遠地看見,他壹個人穿過幹枯的河道,“喊了幾聲也不應。”
那天晚上,秋風驟起,再也沒了李松嶺的消息。
新聞裡報道鄰縣車禍事故致壹人死亡,老兩口去看過;鄉鎮的村落、街頭、河道、橋洞,老兩口去找過;南方務工的親戚鄰居,老兩口也打聽過。“這麼多年,想著不是餓死,也凍死在外面了。”譚照真說。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