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热气球惨案] "无法载客的热气球"——香港又一场尴尬的"国际盛事"

2024年2月4日,美斯来港出席友谊赛,最终因伤患未有出场。
这次活动由盛事(亚洲)有限公司举办,冠名赞助为友邦保险。主办方称斥资3,000万元,已筹备八年。
有传媒翻查资料,承办活动的公司并无公开资料显示曾举办大型活动经验。另有资料显示,该公司的技术总监与一名曾在负责“美斯来港”主办单位工作的男子同名。
去年阿根廷球王美斯(Lionel Messi;梅西)来港献技,但最终缺阵,引起现场四万球迷和游客不满,资助该场活动的香港政府也表达了失望。
政府角色:计划经济与自由巿场
除了美斯和热气球事件,今年3月在启德场馆举办的桌球赛也被指安排失当,大会在未完赛下要求观众离场。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讲师讲师阮颖娴表示,连番发生同类事件,会导致消费者或有顾虑,“这些事情常常发生,我也不想再冒险,下次又不知道谁失误”。
按其观察,参加者以本地人及大湾区居民为主,故估计对香港形象的影响并不会流传至外国。但事件更加突显“士气问题”,因过去外界一般认为香港办事专业、有效率,亦会保障安全,但是次主办单位的处事手法马虎,让她有“香港人才流失”的感觉。
针对“盛事”连番失误,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曾提及,当局会研究机制,确保在政府场地举办的活动“必须妥当”,避免香港形象受损。
BBC中文向当局查询相关机制细节及何时出炉,当局没有正面回应,发言人称香港拥有举办大型盛事活动所需条件,多项盛事在全年不同时间举行,供巿民和旅客选择。
阮颖娴表示,政府或可在租用条款增加约束力,确保活动达致一定表现,但她质疑,“政府可以这样做,但要否做这样多呢?”她认为,这次事件属商界问题,应由其界别承受痛苦及责任。
阮以“割席”形容政府声明,但认为外界均无法判断事件源头是源自政府内部问题,抑或主办单位失当。
她观察,近年政府官员不时会在盛事活动现身,“若这件事成功,你们就会拿来自我满足,是我们(政府)的功劳”,甚至多个部门已倾向“计划经济”,而非以“自由巿场”出发。
她表示,若政府的身位一直的身位是将盛事归类为私营活动,“大家也不会怪你”,故公众查问政府在事件的责任是合理的质疑。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