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版本首度曝光!这部获奖佳作终于来小西天了

“记录生活”是电影独有的,因为它是未经演绎的、非舞台化的处理结果。从现实角度看来,它让未经改造的影像变得更加直观。
如何将影像从舞台式和戏剧式效果中摆脱出来,即把工作的中心从讲述故事本身转向摄影机所直面的现实环境是我考虑的问题。16毫米胶片的运用是我自然能够想到的最适宜的媒介,用近似纪录片的拍摄形式探索面具下的真正面孔,用相对狭窄的镜头取代广角、全景的展示,这是摄影机下的现实。环境音和有源音乐的处理,在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帮助展示人物的命运的同时,也使观众远离那些招贴画式的舞台调度,从而感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不知道结果有没有实现,因为我们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银幕上的画面的确无权讨论真实与否的哲学命题。
对于在创作时期大量删除那些有助于推动情节和烘托所谓的电影主题的物质表象来说,表演层面的自然以及胶片记录的真实世界反而成为了描绘这个时代和时代中的人物所特有的某种行为方式的必然结果。当电影从结构和构图上摒弃了浪漫式的对称美学后,残留之下的胶片颗粒和手持摄影的“粗糙感”成为了那把切开生活,露出横截面纹理的生锈的刀子,它可能成为一种担当象征意义的形式。我寄希望于让这种影调成为那只轻轻地将充满物质感的生活引领到某种精神领域的手。

在我看来,相对于将影像的表达拔高到揭示现实的创伤和不堪,甚至无情地批判社会的残酷而言,客观说明一件事的成因,把那些第一时间就被贴上标签的“非人性质”的肉体的痛苦情绪相对平静地展示出来,更加会让偶然接触到它的人群在不经意间感到唏嘘。
电影的结尾是开放的,但这种唏嘘的负重感是当你自恃无畏跳进平静水面后变成一片枯叶,周身充满波纹的自然感知——你变成了中心,你成为了生活的焦点。人的自然性和潜藏在思想里被驯化的存在感在随波逐流时产生了共鸣;这种朴素画面的力量被注入了情感。
刘泰风
2024年9月4日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