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抗中"拒止戰略" 非無條件挺台
《日經亞洲》(Nikkei Asia)近日揭露,美國已完成《2025年國家國防戰略》(NDS)草案,篇幅約八拾頁,內容不僅大量引用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演講,更深受國防部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2021年出版的《拒止戰略》(The Strategy of Denial)專書啟發。
新版NDS的重要性不僅在於是軍方最高層級的戰略指導文件,更反映出川普2.0政府在對外戰略上的權力分工。 川普本人專注於重振美國經貿,而將國防與安全戰略的主導權交由潛在接班人范斯與柯伯吉盤,除了凸顯川普對兩人的信任外,也顯示MAGA核心圈念茲在茲的“自我限制”戰略路線已成為政策主流。
據傳,新版NDS將以肆大核心支柱為主軸:保衛本土、嚇阻中國、加強與盟友及伙伴分工,以及振興國防工業基礎。 防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更要求文件體現“美國優先”與“以實力求和平”的精神,與柯伯吉的戰略設計可說壹脈相承。
柯伯吉的拒止戰略:從理論走向現實
柯伯吉曾於川普第壹任期擔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為參與2018年NDS起草的核心人物之壹。 當時,他便是推動將“中國是首要挑戰”寫入戰略文件的重要推手。 如今再度回鍋國防部,柯伯吉的影響力更大,他的主張也受到范斯、川普長子小唐納. 川普(Donald Trump Jr.)等MAGA圈要角支持。 上任以來,柯伯吉已推動多項具體行動,以落實其拒止戰略構想:
第壹,對盟友施壓:要求日、韓、澳對“台海有事”明確表態,並研議調整駐韓美軍任務,從戍守朝鮮半島安全轉向支持台海防衛。
第贰,檢視AUKUS:質疑美英澳潛艦合作計劃進度與實際效用,強調必須真正有助於“拒止中國”,而非淪為展現同盟友好的表面政治象征。
第叁,資源重心東移:主張減少對歐洲與中東的戰略投入,把資源集中於印太,並透過組建區域拒止網絡,加大遏制中國擴張。

回鍋國防部,柯伯吉已推動多項具體行動,以落實其拒止戰略構想。 (美聯社)
台灣的挑戰:先自助,才有他助
柯伯吉的拒止構想隱含戰略收縮思維,他擔憂美國對外戰略過度擴張,資源錯置投入歐洲、中東地區,反而讓中國勢力在印太坐大。 由於中國有能力也有意圖挑戰美國霸權,美國軍力部署與資源分配應以印太地區為優先,尤重強化第壹島鏈周邊軍事布局,即使必須減少對北約安全承諾,甚至縮減中東駐軍,也在所不惜。 此觀點雖引發歐洲盟友不安,卻深得MAGA圈共鳴,符合“美國優先”的政策邏輯。
在柯伯吉的拒止戰略中,台灣位處第壹島鏈樞紐,深具地緣戰略價值,壹旦失守遭中國奪占,美國在印太主導地位也將全面動搖,凸顯協防台灣對美方利益重要性。 不過柯伯吉批評台灣國防預算不足,直言軍費應接近GDP10%,甚至也曾公開表示“美國沒有台灣仍能生存、不應不計任何代價協助台灣守護自由”等冷峻務實言論,在在都顯示,當前川普政府支持台灣,是“基於絕對現實主義的戰略算計,而非民主價值的同盟浪漫”。 換言之,華府不會無條件協防台灣,倘若台灣“只拿不給、說多做少”,可能淪為美國負擔,且被視為“軟肋”而非“樞紐”,屆時美方恐不得不做出戰略轉向,以求取保全自身利益。
美方持續友台 但雙邊關系仍有隱憂
近期美國在台協會(AIT)公開與台灣防長及在野黨人士互動情事,正是此壹戰略思維的最佳體現:壹來,明確表明將與民進黨當局深化軍事國防合作,支持台灣持續提高國防預算,展現自我防衛決心; 贰來也督促在野黨力行責任政治,暗示任何阻擋軍費的不當幹擾行為,都將損害台美關系並削弱台灣安全; 第叁藉由與台灣跨黨派人士保持緊密互動,避免單押特定政黨,確保美國拒止戰略不受台灣政局波動影響。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