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饿垮中国?中国粮食自给自足率全球第三
2024年中国农业产量巨大,稻麦谷物主粮保持在98%、各种食油60%,依赖进口。
肥料自给率很高,氮肥磷肥除了自给自足,还有出口,复合肥料自给率97%。 唯有钾肥自给率58%,依赖加拿大、白俄罗斯、俄罗斯进口。
牧业产量,牛肉自给率73%,进口补充27%; 猪肉、家禽、羊肉等自给率90%。
饲料的自给率很低,杂粮谷物20%,严重依赖进口; 大豆15%,高度依赖进口。
农业用水的灌溉水利建设发达,中国的耕地灌溉率为 51%,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大国。 农业能源也没有问题。
中国规定的耕地保有量底线是18.65亿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5.46亿亩必须用于粮食生产,不得转为非农用途,目标是稳固谷物底线自给率95%,这是保障土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战略基础。
中国40%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退化,保护耕地的策略包括: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止过度垦殖,减少使用化肥、增加堆肥有机肥,防止耕地酸化、盐碱化、重金属污染,并修复耕地。 2022年开始实施全国土壤普查,了解全国的耕地状况,保障土壤质量。
中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6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所以人口高龄化与城镇化都不影响农民劳动力。
中国的粮食安全仓储量规模极为庞大,具备应对重大粮食危机的能力。 全球各国平均粮食储备量约可支撑 2~3个月,富裕国家达到6个月,中国的粮食安全储备体系完整,在极端情况下可以支撑一年基本粮食供应,贯彻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策略。 中国的储粮技术,包括低温储存、空调储藏、智能监控等,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 但是中国仍面临粮食损耗与浪费过多的问题,尤其在运输、加工、餐厅浪费与铺张消费等环节,有待改善。
中国的农业科技,在品种改良、基因改造、病虫防治等都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开发的杂交稻米比正常产量增加30%,中国拥有约2亿亩荒废的盐碱地,具备种植盐碱稻米的潜力,开拓以后,足以供应约8,000万人的需求。
粮食安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不是仅凭加拿大一家大数字媒体公司“视觉资本”以7种粮食的供应百分比,把中国列为世界第三,可以概括。 中国在谷物生产、肥料生产、农业灌溉、农民劳动力、粮食储备、农业科技处于先进有利的地位。 但是畜牧生产、饲料供应、耕地面积、土壤质量、人口过多、餐饮浪费等条件都处于劣势地位。 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西方智库提出以粮食作为武器就可以饿垮中国的理论,不可小觑。 中国的粮食安全绝非高枕无忧,仍须积极努力。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