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饿垮中国?中国粮食自给自足率全球第三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历史上承平久了,人口过多,造成粮食不足; 社会动乱,兵荒马乱,使人口锐减之后,粮食、人口又趋于平衡。 依照马尔萨斯(Malthus)的人口理论,一治一乱,朝代更迭,屡试不爽。 近代中国在1942年发生河南大饥饿死灾民200万人,即使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当时的人口增长率超过2%,人口激增,再次粮食不足,在1958-1962 发生的三年大饥荒饿死灾民2000万人。 饥荒几乎是中国挥之不去的伤痛记忆。
面对贫穷饥馑,1978年中国启动经济改革开放,希望提高经济生产。 1979年提出一胎化政策,强制执行节育,希望扼制人口增加。 双管政策的成功,渐渐把中国带进丰衣足食的境地,摆脱了贫穷饥馑。 但是1995年美国著名的环境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认为中国仅拥有全球约7%的贫瘠耕地,却要养活全球约25%的人口。 布朗提出警告,中国可能无法自给自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对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巨大压力,将是世界的灾难。 所以中国的粮食问题不但是中国人关心的议题,也是西方人渺视中国的恶意忧虑。
中国人口众多,耕地不足,灌溉缺水,粮食不足,依赖进口,永远是中国的短板; 西方的智库学者不时会沾沾自喜的提出,即使中国是工业大国,以粮食作为武器就可以饿垮中国的理论。

想不到最近加拿大数字媒体公司“视觉资本”(Visual Capitalist),根据《自然·食品》期刊的最新研究数据制作出来的报告,“世界上粮食自给率最高的50个国家”。 报告把食物分成7类:水果、蔬菜、豆类、淀粉、肉类、鱼类和乳制品,每一类都以各国供应量的百分比来显示,100%就是自给自足,大于100%就是有剩余可供出口,小于100%就是不够吃需要进口。 依此算法,中国水果 153%、蔬菜316%、豆类108%、淀粉179%、肉类301%、鱼类154%、乳制品29%,中国有6类粮食供应过剩,粮食自给自足率名列全球第三。
粮食自给率最高的前50个国家,除了中国、俄罗斯,没有一个G7发达国家,让人惊讶。 原来《自然·食品》期刊提供的数据只是根据各国各类粮食的最终供应量来比较,没有深究支撑粮食最终供应量背后所需要的进口额度、肥料生产、运输条件、仓储设备及农业科技,仅凭最终供应量不能论断一个国家的粮食状况。
尽管中国粮食产量连年创新高,中国每年仍然进口大量粮食。 在2024年进口大豆130亿美元、玉米80亿美元、小麦35亿美元、稻米20亿美元、高粱10亿美元。 如果包括肉类、水产品、油料、豆类、蔬果等,美国农业部估计中国进口粮食总值达到1400亿美元,显示中国粮食的供应量仍然依赖进口支撑。
评估国家粮食状况的完整架构,必须考虑以下的项目——
农业产量:这是最直接粮食的指标。
肥料自给率:这是影响农业产量的基础。
畜牧产量:这是最直接肉、鱼、蛋、奶的指标。
饲料的自给率:这是影响畜牧产量的基础。
农业用水:灌溉水源及渠道系统。
农业能源:农业机械及粮食运输储存所需的能源。
土地资源:维护耕地面积,防止其它产业侵占耕地。
土壤质量:防止土壤汚染、品质退化及沙漠化。
农民劳动力:人口高龄化与城镇化可能削弱农业劳动力。
粮食储备:粮食安全的仓储量,以及存粮损耗。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已经有 13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成吉鹿:中国历史上承平久了,人口过多,造成粮食不足; 社会动乱,兵荒马乱,使人口锐减之后,粮食、人口又趋于平衡。 依照马尔萨斯(Malthus)的人口理论,一治一乱,朝代更迭,屡试不爽。 近代中国在1942年发生河南大饥饿死灾民200万人,即使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当时的人口增长率超过2%,人口激增,再次粮食不足,在1958-1962 发生的三年大饥荒饿死灾民2000万人。 饥荒几乎是中国挥之不去的伤痛记忆。
面对贫穷饥馑,1978年中国启动经济改革开放,希望提高经济生产。 1979年提出一胎化政策,强制执行节育,希望扼制人口增加。 双管政策的成功,渐渐把中国带进丰衣足食的境地,摆脱了贫穷饥馑。 但是1995年美国著名的环境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认为中国仅拥有全球约7%的贫瘠耕地,却要养活全球约25%的人口。 布朗提出警告,中国可能无法自给自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对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巨大压力,将是世界的灾难。 所以中国的粮食问题不但是中国人关心的议题,也是西方人渺视中国的恶意忧虑。
中国人口众多,耕地不足,灌溉缺水,粮食不足,依赖进口,永远是中国的短板; 西方的智库学者不时会沾沾自喜的提出,即使中国是工业大国,以粮食作为武器就可以饿垮中国的理论。

想不到最近加拿大数字媒体公司“视觉资本”(Visual Capitalist),根据《自然·食品》期刊的最新研究数据制作出来的报告,“世界上粮食自给率最高的50个国家”。 报告把食物分成7类:水果、蔬菜、豆类、淀粉、肉类、鱼类和乳制品,每一类都以各国供应量的百分比来显示,100%就是自给自足,大于100%就是有剩余可供出口,小于100%就是不够吃需要进口。 依此算法,中国水果 153%、蔬菜316%、豆类108%、淀粉179%、肉类301%、鱼类154%、乳制品29%,中国有6类粮食供应过剩,粮食自给自足率名列全球第三。
粮食自给率最高的前50个国家,除了中国、俄罗斯,没有一个G7发达国家,让人惊讶。 原来《自然·食品》期刊提供的数据只是根据各国各类粮食的最终供应量来比较,没有深究支撑粮食最终供应量背后所需要的进口额度、肥料生产、运输条件、仓储设备及农业科技,仅凭最终供应量不能论断一个国家的粮食状况。
尽管中国粮食产量连年创新高,中国每年仍然进口大量粮食。 在2024年进口大豆130亿美元、玉米80亿美元、小麦35亿美元、稻米20亿美元、高粱10亿美元。 如果包括肉类、水产品、油料、豆类、蔬果等,美国农业部估计中国进口粮食总值达到1400亿美元,显示中国粮食的供应量仍然依赖进口支撑。
评估国家粮食状况的完整架构,必须考虑以下的项目——
农业产量:这是最直接粮食的指标。
肥料自给率:这是影响农业产量的基础。
畜牧产量:这是最直接肉、鱼、蛋、奶的指标。
饲料的自给率:这是影响畜牧产量的基础。
农业用水:灌溉水源及渠道系统。
农业能源:农业机械及粮食运输储存所需的能源。
土地资源:维护耕地面积,防止其它产业侵占耕地。
土壤质量:防止土壤汚染、品质退化及沙漠化。
农民劳动力:人口高龄化与城镇化可能削弱农业劳动力。
粮食储备:粮食安全的仓储量,以及存粮损耗。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