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原来他才是华为2号人物 稳居核心15年战功赫赫
1996年,公司派他去开拓俄罗斯市场,这在当时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时候“中国制造”在俄罗斯并不很受欢迎,华为的销售人员在这里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更倒霉的是,没过多久就赶上金融危机,卢布暴跌,爱立信、诺基亚这些国际大公司都吓得赶紧撤了。
所有人都觉得这市场没戏该放弃了,但徐直军和任正非硬是顶住了压力,他们觉得危机过去后肯定有机会。
徐直军拍板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就算好几年一分钱销售额都没有也坚持投入,最后这块硬骨头真被他们啃下来了。
1999年,华为拿到了第一笔订单,到2003年,在整个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就超过了3亿美元。
俄罗斯这一仗,不仅给华为挣来了钱,更重要的是趟出了一条在海外打市场的路。
如果说打下俄罗斯市场靠的是一股子韧劲,那后来他执掌无线业务,就充分体现了他的战略眼光。
2000年之后,华为在国内市场不顺利,决定把重心转向3G技术,主攻欧洲市场。
徐直军成了新成立的无线产品线的总裁,当时给他当副手的,就是后来的余承东。
这俩人搭档,在欧洲是如鱼得水,徐直军的打法很直接,就是集中所有精锐力量,专攻沃达丰、德国电信这些最顶级的运营商。
更绝的是,他发现欧洲那些运营商在建基站的时候特别头疼,地方不好找。
他立马主导华为在2008年率先搞出了“分布式基站”。
这个东西一下子就解决了大问题,它体积小,好安装,还能兼容好几代通信技术,直接把爱立信这些老牌对手甩在了身后。
靠着这个技术优势,华为在海外市场打开了局面,海外的销售收入第一次超过了国内。
这个无线业务部,后来被华为内部叫做“圣无线”,它给华为后来成为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商,立下了汗马功劳。
03
跟打下的江山相比,任正非更看重的是徐直军那种对未来方向的敏锐嗅觉,在华为好几次重要的转型关头,他都像个“吹哨人”一样,提前指出了方向。
现在华为手机卖得这么火,但很少有人知道,最早在公司里提出来要做手机的,就是徐直军。
这个想法在当时可把任正非给惹毛了,老板甚至放话说“谁再提做手机,谁就下岗”。
但徐直军没怕,他坚持自己的看法,最后还是让任正非改了主意,同意拿出10个亿来搞手机研发。
要是没有徐直军当年极力坚持,就不会有今天华为消费者业务的辉煌。
这几年,AI成了全世界科技公司竞争的焦点,徐直军作为华为智能化战略的主要负责人,思路非常清楚。
早在2018年,他就代表华为发布了AI战略,明确说华为要用AI来让自己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同时还要搞出新的解决方案。
比如,用昇腾云和盘古大模型帮助各行各业升级,搞“自动驾驶网络”来改变通信行业的运维方式。
把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小艺”升级成一个超级智能体,还有就是持续投钱,达到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的目标。
这些布局,既考虑到了企业客户的需求,也想着提升普通消费者的体验,看得出他对AI时代的思考是系统性的。
在操作系统上,徐直军很清楚这东西有多重要,他好几次公开说,打造鸿蒙自己的应用生态是华为2024年最关键的事。
他的目标很明确,也很大:先用一年时间,把中国市场上大家最常用的那5000个手机App,全都开发出鸿蒙原生版本。
这样一来,鸿蒙就能真正成为苹果iOS和谷歌安卓之外,世界上的第三个手机操作系统。
他很清醒地认识到,开发一个系统不难,难的是有没有人用,有没有开发者愿意跟着你适配软件。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