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大清首富 73岁高龄还想"润"美国
英国商人中介代理人的“怡和洋行”的接班人,受了英国人的委托向大清政府表示英国商馆希望在珠江边搭建一个码头;万万没想到的是时任广东巡抚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并表示要处死伍受昌,伍受昌当场吓得浑身哆嗦、下跪磕头求饶。幸好当时有一位在场的海关监督,帮着说了些好话,伍受昌才得以逃过一劫。
两年后(1833年),伍受昌不幸身亡,已经退休7年的伍秉鉴遭受了丧子之痛。在不得已之下,他启用了五儿子伍崇曜继任怡和洋行。
又过了七年,鸦片战争来了。

朝廷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十三行自然是重点目标。伍崇曜请求外商交出一些鸦片,然后自己买了一些,凑了1037箱,交给林则徐。林则徐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十三行的行商们与英国商人串通一气欺诈朝廷。
1839年,林则徐下令将伍崇曜收捕入狱,同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进行销烟。在上下各路打点下,加上林则徐也认识到了行商们所处的尴尬地位,伍崇曜最终获释,但怡和洋行在洋商中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鸦片战争开始了,英军封锁了珠江口。听到这个消息,伍秉鉴吓得瘫倒在地上。十三行商人们和平解决的期望最终没有实现。
1841年,英军直逼广州。清朝与英军谈判。英军要求清朝拿出600万元赔款。600万中,200万由十三行出,200万中的100万由伍家出。
1842年,清朝最终战败,8月29日与英国签订了《江宁条约》,赔款2100万元。

1842年12月23日,伍秉鉴在写给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友人J. P. Cushing(中文名顾盛)的信中说:“若不是因为我年纪太大,经不起飘洋过海的折腾,我很想移居你们的国家。”
1843年,清政府下令行商偿还300万元的外商债务,伍家一家就承担了100万元。
而且,对十三行来说,最致命的是,从此“一口通商”变成了五口通商,十三行的外贸特权不复存在了。
同年9月,伍秉鉴悄无声息、无可奈何地死在自己家的花园里,终年74岁。他捐来的从二品顶戴(相当于布政使)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他最终没有退休成功,也没有润出去。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伍秉鉴退休五年后,1831年,伍受昌作为大清和两年后(1833年),伍受昌不幸身亡,已经退休7年的伍秉鉴遭受了丧子之痛。在不得已之下,他启用了五儿子伍崇曜继任怡和洋行。
又过了七年,鸦片战争来了。

朝廷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十三行自然是重点目标。伍崇曜请求外商交出一些鸦片,然后自己买了一些,凑了1037箱,交给林则徐。林则徐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十三行的行商们与英国商人串通一气欺诈朝廷。
1839年,林则徐下令将伍崇曜收捕入狱,同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进行销烟。在上下各路打点下,加上林则徐也认识到了行商们所处的尴尬地位,伍崇曜最终获释,但怡和洋行在洋商中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鸦片战争开始了,英军封锁了珠江口。听到这个消息,伍秉鉴吓得瘫倒在地上。十三行商人们和平解决的期望最终没有实现。
1841年,英军直逼广州。清朝与英军谈判。英军要求清朝拿出600万元赔款。600万中,200万由十三行出,200万中的100万由伍家出。
1842年,清朝最终战败,8月29日与英国签订了《江宁条约》,赔款2100万元。

1842年12月23日,伍秉鉴在写给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友人J. P. Cushing(中文名顾盛)的信中说:“若不是因为我年纪太大,经不起飘洋过海的折腾,我很想移居你们的国家。”
1843年,清政府下令行商偿还300万元的外商债务,伍家一家就承担了100万元。
而且,对十三行来说,最致命的是,从此“一口通商”变成了五口通商,十三行的外贸特权不复存在了。
同年9月,伍秉鉴悄无声息、无可奈何地死在自己家的花园里,终年74岁。他捐来的从二品顶戴(相当于布政使)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他最终没有退休成功,也没有润出去。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