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家公司扎堆炒股,那些不務正業的公司賺了多少錢?
投資者稱股價可能存在脫離基本面的風險。
看到“寒王”飛升,股民紛紛打聽誰在持股寒武紀。最遺憾的上市公司可能是科大訊飛了。同為“中科大”系的校友企業,科大訊飛天使輪投資寒武紀1000萬持股1.19%,陸續清倉套現3億元,有人計算過,如果持股到現在再賣,科大訊飛這筆投資獲益將接近百億。

▲ 8月22日,A股寒武紀尾盤封至漲停。圖 / 視覺中國
但比起去年普漲,這輪主要是大金融、創新藥和科技板塊股交替輪動上漲,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跑步進來的人都在賺錢。那些常年靠單壹股票“續命”的上市公司,就有踩空了的風險。
同樣是國民度較高的品牌,兩面針就沒有柒匹狼那麼幸運,上半年賣了1630萬支家用牙膏、7.4億支旅游牙膏,好不容易才賺到480萬元辛苦錢,卻由於長期持有的中信證券股票跌去1250萬元,最終利潤轉為虧損。
和兩面針壹樣炒股虧了的還有利歐股份,壹家靠機械制造起家,後來又跨界搞了數字營銷傳播的上市公司。去年,利歐持有的理想汽車股票下跌6.2億元,董事長王相榮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壹度表態,“投別人不如投自己”,承諾未來會把財力、物力、人力投入到公司業務上。
但最近股市向好,上市公司的情緒和普通散戶也差不多,又覺得自己可以了。8月9日,利歐股份宣布拿出30億元繼續用於證券投資。
置身牛市情緒裡,也有蟄伏多年的上市公司炒股老手按捺不住,匆忙籌錢加碼入市卻被股民罵了的。如果不是熱搜上掛著的“市值124億元公司擬用138億元炒股理財”,很多人不會注意到江蘇國泰這家給ZARA、H&M、優衣庫等服裝巨頭提供面料、成衣出口的外貿公司。8月22日,它公告擬使用138.3億元資金進行投資理財,其中18億炒股,120億用於大額存單、國債逆回購等風險較小的理財項目。
比起反對江蘇國泰使用“閒錢”投資,不少股東質疑的是下場時機,“2000多點不買,快4000點才下場,高位接盤俠”。漫天批評中,隔天開盤,江蘇國泰就取消了18億元的炒股計劃,許諾叁年內會多次分紅,試圖平息股東的憤怒。
通常來說,不少上市公司炒股並不是單純想賺錢,有時候,購買上下游公司股票是為了穩定供應鏈上的合作關系,比如寧德時代就持有鋰電池相關企業394億元的股票。股票也是資產配置的壹種方式,許多上市公司握有大額現金、存款,當利率持續走低,光靠國債或理財產品,已經難以保值,牛市壹來,自然會把錢投向股市。
不過,當買入的股票和公司主營業務八竿子打不著,甚至炒股變成公司長期主要的盈利來源,性質就發生了變化。賺快錢的後遺症是容易上癮,當投資業務不用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幾天內財報數字就能輕易跳動上億,公司也很難再甘願慢慢賺錢。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眼下牛市裡風頭最勁的莫過於做AI芯片設計的寒武紀。資本市場常用“X王”來形容某只股票銳不可擋的價格走勢。由於大量ETF集中買入,近壹個多月,寒武紀股價從520.67元/股的低點,壹路飆漲至突破1500元/股,超越貴州茅台,成為繼“茅王”(貴州茅台)“比王”(比亞迪)“寧王”(寧德時代)後的“寒王”。不過公司也緊急發布風險提示公告,提醒看到“寒王”飛升,股民紛紛打聽誰在持股寒武紀。最遺憾的上市公司可能是科大訊飛了。同為“中科大”系的校友企業,科大訊飛天使輪投資寒武紀1000萬持股1.19%,陸續清倉套現3億元,有人計算過,如果持股到現在再賣,科大訊飛這筆投資獲益將接近百億。

▲ 8月22日,A股寒武紀尾盤封至漲停。圖 / 視覺中國
但比起去年普漲,這輪主要是大金融、創新藥和科技板塊股交替輪動上漲,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跑步進來的人都在賺錢。那些常年靠單壹股票“續命”的上市公司,就有踩空了的風險。
同樣是國民度較高的品牌,兩面針就沒有柒匹狼那麼幸運,上半年賣了1630萬支家用牙膏、7.4億支旅游牙膏,好不容易才賺到480萬元辛苦錢,卻由於長期持有的中信證券股票跌去1250萬元,最終利潤轉為虧損。
和兩面針壹樣炒股虧了的還有利歐股份,壹家靠機械制造起家,後來又跨界搞了數字營銷傳播的上市公司。去年,利歐持有的理想汽車股票下跌6.2億元,董事長王相榮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壹度表態,“投別人不如投自己”,承諾未來會把財力、物力、人力投入到公司業務上。
但最近股市向好,上市公司的情緒和普通散戶也差不多,又覺得自己可以了。8月9日,利歐股份宣布拿出30億元繼續用於證券投資。
置身牛市情緒裡,也有蟄伏多年的上市公司炒股老手按捺不住,匆忙籌錢加碼入市卻被股民罵了的。如果不是熱搜上掛著的“市值124億元公司擬用138億元炒股理財”,很多人不會注意到江蘇國泰這家給ZARA、H&M、優衣庫等服裝巨頭提供面料、成衣出口的外貿公司。8月22日,它公告擬使用138.3億元資金進行投資理財,其中18億炒股,120億用於大額存單、國債逆回購等風險較小的理財項目。
比起反對江蘇國泰使用“閒錢”投資,不少股東質疑的是下場時機,“2000多點不買,快4000點才下場,高位接盤俠”。漫天批評中,隔天開盤,江蘇國泰就取消了18億元的炒股計劃,許諾叁年內會多次分紅,試圖平息股東的憤怒。
通常來說,不少上市公司炒股並不是單純想賺錢,有時候,購買上下游公司股票是為了穩定供應鏈上的合作關系,比如寧德時代就持有鋰電池相關企業394億元的股票。股票也是資產配置的壹種方式,許多上市公司握有大額現金、存款,當利率持續走低,光靠國債或理財產品,已經難以保值,牛市壹來,自然會把錢投向股市。
不過,當買入的股票和公司主營業務八竿子打不著,甚至炒股變成公司長期主要的盈利來源,性質就發生了變化。賺快錢的後遺症是容易上癮,當投資業務不用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幾天內財報數字就能輕易跳動上億,公司也很難再甘願慢慢賺錢。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