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 空姐决定辞职:飞机上"怪胎"太多

来自异性旅客的骚扰,是女性空乘人员所面临的隐性困境/《壮志高飞》剧照
形成对比的是,她记得国外一些航司会直接在柜台上贴出提示:乘务员也有自己的肖像权,请不要在没有得到她们允许的情况下,对她们进行摄影摄像。
在和旅客交涉的过程里,航司提供的是“最低限度”、确保乘务员履行基本安全职责的保障。例如,乘务员提醒旅客收起小桌板、系安全带等等,如果旅客不配合,就可以叫安全员过来,使用记录仪进行录像。“这样假如旅客投诉了,我可以还原当时的场景,我的态度并没有不好。”
除此之外,在和旅客打交道的大部分场景里,航司缺少对空乘人员清晰的保护规则。孟莎记得,国泰航空和一些国外的航司,会明确告知旅客,乘务员没有帮他们安放行李的职责。
“如果有这样明确的制度来保护我,遇到那个让我搬行李的金卡用户,我就可以直接告诉他,我放不了。哪怕你投诉我,也会被制度打回去。但没有这个明确的规章,我也只能不跟他硬刚。”
Eitty最想表达的是,社会大众往往对空乘人员的角色有误解,以为他们只是飞机上的服务者。
“其实我们乘务员的核心身份是安全专员。但安全责任跟客舱服务有冲突,我感觉90%的精力都被服务的角色占据了。旅客因为餐食、行李这些服务问题抱怨,乘务员必须忍耐,但其实内心深处紧绷着安全的弦,非常紧绷。”

社会大众往往对空乘人员的角色有误解/《中国机长》剧照
根据民航局制定的《客舱运行管理》文件,民航客舱乘务员属于机组成员,其主要职责是保证客舱安全,为旅客提供服务只是乘务员附属的工作,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条件下,可以为旅客提供适当的服务。
但实际上,乘务员们要耗费大量时间在情绪劳动上,更承担着无边界的服务要求。Eitty提到,不论个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身体多么疲惫,只要踏上飞机,她们必须戴上专业微笑的面具。
“在一些旅客眼中,乘务员像是提供服务功能,而非一个有情感和尊严的人。有时候会觉得不被看见,不被尊重,只是被要求不断提供各种服务。”Eitty说。今年8月,Eitty从供职16年的航司离职,成为社媒上的“星座小蚊子”,做起全职占星师,顿觉松快了很多。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