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之后:"弃本读专"的年轻人

近年来,“本升专”成了一种愈演愈烈的现象。如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两年招收的本科生超过150人;青岛技师学院从2009年开始创办“大学生技师班”,招收已获本科学历的学生。而到了2025年7月底,更明显的转向出现——越来越多的高考生从“专升本”,转变为“弃本读专”。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郑铁)新生微信群里出现了多位分数在560分以上、纷纷报考机车维修、运营专业的年轻人。


“560分还来大专?”群里不少人半是调侃半是惊讶。2025年河南高考物理类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一本线)为535分。560分超出一本线26分,可报考郑州大学(2025年物理类最低录取分548分)、河南大学(535分)等省内重点本科院校。

这些放弃本科选专科的年轻人的心态,从2024年麦可思研究院报告中可窥见一二:一方面,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内就业率达92.3%,普通本科毕业生为84.7%,其中双非院校本科因专业不同而就业率有所差异,最低可至76%,而985高校毕业生约超70%选择了“继续深造”。另一方面2023届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起薪4682元,较2021届增长11.13%;部分专科专业如护理、软件技术等起薪已接近或超过普通本科。

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通了一件事:为什么还要在本科熬上四年,回过头来再争专科对应的就业机会??十年前本科还是阶层跳板,如今对接明确岗位的专科,成为抵御就业风险的安全绳。

年轻人开始站到“稳定溢价”这一边,“学历溢价”的潮头正在退去。

为什么他们不等四年?

“你为啥要报郑铁?”17岁的杨鹏从以561分报了郑铁的“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后,这是他被问到得最多的问题。“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是郑铁录取分数线较高的专业之一,也是该校毕业生进入铁路局工作的核心专业。

杨鹏甚至比其他同学都要早确定自己的录取结果——一方面是源自自己在同专业中遥遥领先的分数,另一方面则与他报志愿时的规划紧密相关。

“你读了这个专业,两年后就开始实习。从实习开始,基本上就敲定了工作单位:铁路局。”这件事在郑铁校内,并不是秘密。一位学习软件专业的学长这样告诉杨鹏。杨鹏有些惊讶,“你怎么和我爸说的一样。”

读郑铁是杨鹏一家、姑姑一家,以及父亲的战友一家,三家人共同商量后的决定。——对他而言,这相当于用超出一本线的高考成绩,换取 “稳定溢价” 的便捷路径。

在铁路系统工作的父亲作为“内部人”,告诉杨鹏,在郑铁将来工作不愁!经历了金融危机、下岗的父母举了几个同一个家属区里那些不肯进入铁路系统、如今失业在家的年轻人,“他们后悔都来不及!”


从郑铁2025年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就业的确是该校的一大优势。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因与郑州局、武汉局联合成立定向班、订单班,就业覆盖率超 60%,实习转正率达93.2%。而且在2025年7月的《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中,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应届生平均月薪 5926 元,三年后年薪普遍突破10万元。杨鹏的父母告诉儿子,“这样的工作比公务员都不差!”

可即便有学长的羡慕、家人的劝导,当周围人的关注渐渐淡去,失落感仍像火一样烤着杨鹏的内心 ——他其实想读郑州大学。“除了说出去好听,还有啥用!”他的母亲这样说。“我可以读研!”杨鹏不愿轻易放弃。“你真有那个本事,当初就考好一些,选一个好就业的本科专业。”杨鹏心里清楚,以自己的分数,即便能进郑大,也选不到有就业优势的专业。

杨鹏陪父母去小区门口超市买东西时,碰到了父亲的同事刘伯 —— 刘伯的孩子正是郑大毕业。“老哥,你家儿子找到工作了吗?” 父亲随口问起,刘伯却摆了摆手:“还在家考公呢,你看我这头发,都愁白了。” 听说杨鹏选了郑铁,刘伯连连夸赞:“这孩子真懂事。”

真正让杨鹏放弃郑大的,是母亲在深夜忽然冲到杨鹏的卧室,“我跟你爸担心的都睡不着觉!”一边是父母的压力,一边是对未来的现实考量,杨鹏最终妥协了。

事实上,像铁路系统这样 “就业明确” 的领域,还有电力、邮政等。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25 年就业报告明确显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 93% 毕业生进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央企,且订单班覆盖率达 85%。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邮政集团签订的订单班,采用“2+1”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第三年到邮政企业顶岗实习,实习考核合格后直接签订劳动合同。2025年数据显示,订单班毕业生100%进入邮政系统。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985毕业的年轻人,在西部县城考公上岸 这3个行业受AI冲击最大!年轻人就业下降13%
    绝望的Z世代:贫困压垮了英国的年轻人 和领英高管讨论人工智能冲击下年轻人的求职难题
    "AI原生"人才:20出头的年轻人,年薪百万不是梦 AI如何冲击美国年轻人就业 尤其是"读计算机学生"
    斯坦福大学最新研究:AI 正破坏年轻人的就业前景 眼罩一戴,谁能不爱!年轻人玩上"蒙眼相亲"
    学学中国? 加拿大年轻人受够了"小费文化" 社保新规背后:成本增加、行业分化与年轻人的焦虑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