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人,如何打工?"如此打工30年"

工时统计。
这个数据还是很恐怖的,我们没看到这种统计时脑子里没有概念。实际上,劳工权益的保障是从一开始完全没有起步的。我妹妹1993年底来的,她当时从早上7点干到凌晨3点,第二天7点又得干,有时候甚至连续干48小时,中间只有吃泡面时闭一会儿眼睛,其他时间不能休息。要等出了货柜,才能集中放半天假休息,然后又接着干。一个月30天,只有发工资那天放一天假,让你去附近买东西、去邮局汇钱、写信,或者去照相馆照一张照片寄给家里报平安。
我有一个专题就叫“布景上面的中国”。那时深圳还没有什么高楼,但是已经建起了国贸大厦,照相馆的背景布上就画一个“国贸大厦”,上面写着“深圳”,每个人就站在前面照一张,寄回去告诉家人“到过深圳”。这就是那时的打工人对“城市”的一种想象。

招聘会。
新京报:你的照片中经常会有密集的人群。当时为什么想留存下这些画面?
占有兵:“密集”是很长时间里,打工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它既意味着资本的利用效率最高,也意味着个人的生存空间最小。你看这些流水线上的工人,为了让整体生产线的效率最大化,可能每个人只做固定的动作,做到最后哪怕是半打瞌睡的状态下凭肌肉记忆就能完成。这里面对工人的伤害不只是枯燥,比如过去我是一个鞋匠的学徒,跟着学三年,我一定会做一双鞋子,可是现在我如果是鞋厂流水线的工人,也许做了五年十年,我可能还是不会做鞋子,我只会系鞋带,不知道前面和后面的工序。流水线对人的管理,就是要让人知道的越少越好。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