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人,如何打工?"如此打工30年"

“为啥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了?”


在如今围绕“打工”的舆论场上,这个追问隔三差五就会引起一波讨论。年轻人宁愿送外卖、送快递,也不愿意下车间,正在成为传统制造业的困境。也许问题的答案未必在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中,也不在对“这代年轻人”的拆解中。在这些解答之前,还有一些无法绕开的问题,以前的“进工厂”“下车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它曾经许诺给那一代打工者的“希望”是什么?以及那个“希望”是已经不存在了,还是对更年轻的打工人不再有吸引力了?

多年来一直在拍摄打工生活的占有兵也注意到了这个差异。他1995年到广东,先后在工厂、酒店做过保安、行政管理等工作。2006年起,他开始用相机记录工厂打工人的生存实况,截至目前,已累计拍摄150多万张照片。他从中选择了127张,写下照片背后的故事,于是有了《如此打工30年》这本书。

透过这些真实记录的照片,我们能够看到那个年代打工人的日常生活,消失的BB机、工牌和打卡表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激起同代人的共鸣,而那些物件早已在短短几年间完全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一同淡去的还有那时人们脸上的表情,那种氤氲在工厂上空的雾蒙蒙的憧憬与想象。八月,我们在北京见到了这些照片的拍摄者占有兵。

以下图片均来自《如此打工30年》。





《如此打工30年》

作者:占有兵


版本:东方出版社|真故 2025年7月

八月上旬,占有兵从广东东莞的长安镇北上,来北京密集参加新书的几场活动。他比几十年前在工厂做保安时更“忙”了,手头同时在写三本书,还在不断拍新的照片,搜集各种当年的实物,据说在东莞的出租屋已经有一个6吨的库藏。

那天采访时,他匆匆从室外走进来,脖子上挂着相机,镜头盖还没合上,手里还拎着一个鼓囊囊的大袋子。落座后,他熟练地掏出一个录音设备放在桌上,说“要记录录留存”,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设备之专业也让人一时恍惚这桌前的人物关系。交谈之中,占有兵是少有的那种不怎么需要提问的被采访者,他可以从一张照片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很多彼此串联的故事,还会不断在不同的照片之间来回跳跃;讲到兴头上,他俯身从脚边的那个“神秘”的大袋子里掏出一个个卷轴,展开后是各个主题之下相关照片的整理合辑。这些卷轴有着各自的编号,打开后还会有一整面的主题阐释,任谁都能看得出这背后所下的功夫。

是的,也许你也感受到了。那次采访中,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有一种扑面而来的表达“急迫感”。这很难不激起一种与这次的采访主题也许不太相关的好奇:他的这种“急迫感”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9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行程披露!普京在华停留如此之久,实属罕见 胡锡进:美女总理被罢免,泰国总理为何如此高危?
    遭酸"大S小孩非你亲生" 汪小菲新妻子如此回应 希腊打工15年的我,告诉你有多"卷"
    时间是我们唯一拥有的,而它却如此无情无义 全民社保大讨论,以前我们有太多误解
    沧州孟村这件事,本不应该如此"恐怖"! 纽森一通恶搞 MAGA世界气疯了 他们为何如此愤怒
    何清涟:结束俄乌战争为何如此困难? BBC:为何顿内茨克对乌克兰防御如此重要?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