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接管子宫:女性的生育困境能解开吗?




Netiflix科幻电影《I am Mother》剧照

《I Am Mother》讲述在末日后的人类灭绝背景下,一个由人工智能“母亲”抚养长大的少女的故事,这是《黑镜》式的母爱实验,演绎了人类与AI的生存边界。

你恐惧生孩子吗?或者说,你为生孩子烦恼吗?

没关系,最近科技领域出了一个大新闻:“售价不高于10万元的机器人妈妈,一年内问世。”

这则消息的源头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博士张其峰的一则访谈,视频中,他在和主持人的交谈中透露几点信息:

第一,年轻人不愿意结婚没关系,未来会拥有“机器人老婆”;

第二,人造子宫会被植入在“机器人老婆”腹部;

第三,这个机器人可以经历和人类女性一样“怀胎十月”的过程,它也会腹部隆起、会分娩生育;

听起来,这是不是很像《西部世界》?而如果这能成真,那么所有被生育困扰的人,处境都将完全改变。

以需要辅助生殖的人群为例,「有界UnKnown」综合多家IVF辅助医院公布的数据统计,想要成功通过试管婴儿这类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平均费用就远远超过10万元;而根据2024年北京交通广播暗访的信息,一次不选性别的代孕费用少说也需要75万元。

相比起来,机器人代孕几乎可以称之为生育界的拼多多。那些还摆在不孕不育科的男男女女,那些还在担心因为生育而无法升职加薪的女性,都可以立即打消顾虑,开心地迎来自己的孩子。

但其实,稍微关注一点生殖技术的人士都清楚,这件事情依旧只是科技界的畅想。


眼下的医学水平还远远谈不上用机器“替代子宫”。人类子宫,依旧是世界上最精密的“造人机器”。“机器人妈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只会存在科幻片中。

不过,事情虽然是假的,但想象一下也不过分:假设真的有一个能够代替人类生育的“机器人妈妈”出现,会让困于生育的女性获得自由吗?如果未来机器人可以批量生子,亲子关系又将如何演变?



让机器人生孩子,可行吗?

如果要评出一个“2025十大假新闻”,那么“机器人妈妈一年内问世”恐怕可以登上头条。

事实上,这条消息出来后不久,张其峰本人就在微信的一条“问一问”下面做了澄清(不久后该“问一问”被删除),大概意思是:自媒体哗众取宠,“机器人妈妈”是国外研发的项目,而张其峰所带领的“广州卡哇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只是配合该项目做仿真机器人本体部分。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网友称收到生育补贴近18万 上海医保:最高超19万 欧洲正在自毁:从移民乱局到能源崩盘的生存困境
    AI将在2026年彻底"接管"的5大行业  (1条评论) 中国爆红的私处"高潮针" 正掏空女性荷包
    中国游客赴日医疗:50岁女性注射干细胞后死亡 科技大亨:别担心在地球上失业 工作在外太空
    中国大叔,让千万非洲女性用上了卫生巾 纽约时报:中国购物中心建设热潮背后的繁荣与困境
    北京不顾经济困境 花360亿办"派对" 中国青年困境:政策有声,就业无门?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