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 数十万中国军民真的没人反抗?
一方面,30万人这个遇难者的数字太多,另一方面是日本进入南京城的军力规模太少。这种鲜明的对比,使得很多人误以为当时的南京军民并没有积极反抗。其实恰恰相反,历史资料中留存下来的中国军民在极端困境中的顽强反抗案例可以说数不胜数,只是在很多人刻意的歪曲下被视而不见了。
比如12月9日当日军第16师团进攻紫金山时,教导总队的营长谢承瑞率部死守山顶制高点。面对日军强势火力依然死守,2天击毙、击伤日军300多人。10日,日军动用了坦克,阵地才最终陷落,其部也全军覆没。但在临死前,营长拉响手榴弹与几十日军同归于尽。

另外,第88师本就是淞沪会战的残部,他们负责光华门、中华门。值得一提的是,这虽是“逃跑将军”孙元良的部队,但其中也不乏铁血之人。
在10日日军进攻开始后,该部在12个小时内就击退了日军3次进攻,毙敌200多人,摧毁两辆坦克,但孙元良本人早已被日寇吓得肝胆破裂,和在淞沪会战中一样,他多次想要逃跑,还是被部下强硬“劝”回来的。

孙跑跑
尽管88师基层士兵英勇奋战,但两天后的12月12日,在伤亡5000多人的情况下,88师最终也不得不向城内撤退。
比如防守乌龙山炮台的第36师,其装备相对精良,配备有75毫米山炮。这些火炮曾一度击中日军指挥部,导致日军进攻暂停。但面对日军后来的强势反扑,乌龙山于12月10日失守,第36师伤亡将近7000人,失去了战斗力。
日军进城后,南京还有5000多人的宪兵部队,他们原本只是负责城内治安,但在最后的巷战阶段也发挥了作用。夫子庙,中山路等一带,他们与日军近战。比如宪兵中尉张志忠带领部设伏,从房屋内向日军卡车投掷燃烧弹,与日军拼刺刀。但因为装备差距,最终宪兵部队也全军覆没。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