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疫情结束后,社会上出现了几个怪现象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几年的情况非但没有赶上预期,甚至还冒出了几个奇怪的现象,让普通人都觉得有点哭笑不得。
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口罩也摘的差不多了,可有些东西却是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消费的逻辑彻底变了
关于消费这一块,疫情前后简直就是判若两个世界,口罩事件前,中国人是全球商品的大买家,国内国外都是各种旅游买买买。
然而,最近这几年,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大家变得更抠门了。
就拿过年买年货来说吧,以前过年不买点贵的,都感觉没过年的气氛,可现在呢?买个几块钱的对联也得货比三家。
专家说,普通老百姓越来越有钱了,居民的储蓄却创下了历史新高。可实际上呢?不是大家大家一夜暴富了,主要是太多人见识了突发情况的代价,现在也不敢乱花费,不敢轻易跳槽,更不敢裸辞旅行,精打细算过日子,成了普通老百姓的新常态。

不过也不是啥钱都不舍得花。有些人花钱可“任性”了!像前阵子上海那个动漫展,三天挤进去40万人,机票酒店全订爆。
年轻人追个展,能把一个城市的消费增速一下子拉高35%。泡泡玛特盲盒卖疯了,网上各种潮玩销量蹭蹭涨,有的销售额直接破亿。专家还预测,2025年光是为“情绪”买单的市场规模就要突破2万亿!
一边精打细算啥都舍不得,一边潮玩消费又暴涨,为啥这么“分裂”?
说白了,现在的人开始为“情绪”买单了。这事儿得归功于两拨人:
一拨是单身年轻人。中国单身人口已经突破2.4亿,他们为情绪买单越来越多。听说月薪5000的上班族,竟然舍得花2000块养猫,这让很多中年人直呼看不懂。
另一拨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群体有3.1亿人。可别小看他们!中老年人爱看的那些“土味爽剧”,一年能砸504亿,比年轻人看电影花的425亿还多!
这6亿人已经成了情绪消费的主力军!

人情往来,说淡就淡了
以前一到逢年过节,总得大包小包走亲访友,所以那个时候满大街都是烟酒店,礼品店。
再反观这几年,这些店面基本上关的七七八八,以前总觉得去亲戚朋友家不拎点礼品很没礼貌,现在两手空空走亲戚成了新常态。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