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差點被扔掉 如今在美國當老師的我

2016年5月底,我以互惠生的身份登上了飛往美國紐約的飛機。


說是互惠生,其實就是去幫美國家庭帶孩子,教他們說漢語,有點保姆的性質。

剛開始我只簽訂了壹年的互惠合同。我單純想去感受壹下他們真實的生活,看看是不是真像書裡說的那樣,並沒有打算長期居留。

初來乍到,我還是遇到了諸多挑戰,比如時差,飲食和人際交往禮儀。

我本身就是壹個比較自卑的女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有點畏手畏腳。

壹星期後,我逐漸適應了這裡,也逐漸解開了困擾自己多年的心結,放下了對原生家庭的不滿和怨念,學著與過去和解。

後來,壹位美國教授朋友給我做了幾次心理疏導,我變得更加積極、外向、陽光和自信,也更有力量和信心面對接下來的人生。

來美國這麼多年,做互惠生那段時間是我最忙碌的日子。工作日要在寄宿家庭裡教孩子,每周至少工作45個小時。

因為互惠生每年還要修夠6個學分,每周我還要去美國的大學裡上課。

周末的時候,我還會去參加壹些社會活動。比如當地人的聚會、節日、免費的草地音樂會、讀書會等,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這是我周末參加國際友人聚會的照片)

我嘗試過去酒吧主動跟陌生人交談的勇敢,體會過因為迷路從流浪漢手裡接過外套的溫暖,也獲得過給外國的朋友做壹頓中國菜的成就感。

這壹切的壹切讓我相信,無論以前的我多麼逆來順受,多麼狼狽不堪。在這裡,我可以大膽的向前走,勇敢的做自己。

比如我對漢服情有獨鍾,喜歡穿著漢服上街,不再擔心別人異樣的眼光和指指點點。

現在的我不再介意親人對我的冷漠和同學對我的諷刺。

我知道,自己才是人生的掌舵者,逆風而上好過就地投降。

當我成功的把從前的自己打碎重塑以後,我的理想也發生了改變。我決定把看美國這個目標切換成看世界,並且要以這裡作為起點,開啟我的世界之旅。


在做互惠生期間,看著孩子們每天都在進步,我對成長也萌生出壹種渴望。我沒有任何人脈和資源背景,繼續學習深造可能是最適合我的方式。

來到這裡以後我才發現,在美國留學並不是壹件很困難的事情。

跟國內的大學相反,美國入學門檻比較低。只要你願意上學,壹定可以獲得入學通知書,但是能不能順利畢業要靠腳踏實地的付出和努力。

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的時候,他們的意見是:“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什麼?還不如趕緊找個工作穩定下來,結婚生子有意義。”

他們的態度讓我明白,在這件事情上,我唯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我本身英語比較流利,對中國文化也比較熟悉,最終選擇的研讀專業是對外漢語。

在美國讀研究生,首先要通過托福和GRE考試,其次要填報學校申請,提交學歷證明和推薦信。

為了提高被錄取的幾率,我舍棄了所有的社交活動,把業余時間全部用來備考和准備各種文書材料。

我擇校的前提是看學校能不能提供助學金,解決讀書期間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

為了保險起見,我也跟寄宿家庭商量,能不能繼續留下帶教小孩,他們只要負責管我吃住和學費就行。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