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为什么能卖30亿?
高口碑带动核心用户进场,正确的情绪则有效激活了下沉市场。猫眼专业版显示,在上映首日,《南京照相馆》在三线城市与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均超过了四成,而在一线城市票房占比只有25.5%。此后《南京照相馆》在下沉市场的票房占比逐渐上升,在8月1日时,在三线城市与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达到了惊人的73%和75.8%。

《南京照相馆》票房分布 图源:猫眼专业版
吴优认为,当一部影片过10亿时,就不能只靠一二线城市的票房去推动,而《南京照相馆》的抗日题材在下沉市场更容易受到欢迎,“抗日题材比抗美援朝等题材要在老百姓记忆中更加深刻,抗日神剧在地方电视台反复播出就证明三四线城市天然接受这种题材,《南京照相馆》虽然没有杀鬼子的画面,但也是一种正义战胜邪恶的情绪表达。”
稳定的宣发策略
不犯错,是这次《南京照相馆》在宣发层面最大的关键词。
一位电影营销从业者告诉界面文娱,《南京照相馆》的宣发准确,虽然没有新鲜的营销点,但“很稳”,“营销上没有亮点,但是没有错误。这在现在这么一个很容易就舆情反噬的年代来说,是聪明的举动。”
他注意到相比之前的短视频营销,这次《南京照相馆》主创并没有做常规的网红合拍或者制造任何路演笑点,“我怀疑电影参加路演的团队,可能都被口碑团队训练过。这应该是团队从一开始就定好了基调,沉重,用克制不娱乐的方式去做营销。”
最近《浪浪山小妖怪》因为邀请傅首尔和《出走的决心》原型人物自驾博主苏敏参加活动,引发了影片在性别话题层面上的舆论,他认为这是一种“破坏性营销”,最终会对票房造成影响。
最近几年,电影越来越容易卷入到舆论之中,比如《唐人街探案2》曾经卷入不尊重女性的争议,《雄狮少年》则曾因“眯眯眼”形象被批评“丑化国人形象”,而《南京照相馆》有效避开了宣发的雷点,“这就是一个克制性宣传在这个时代的好处。”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节点,《南京照相馆》的情绪仍然和今年这个特殊时刻十分吻合。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内容逐渐铺开时,《南京照相馆》为主流媒体找到了报道的支点,比如央视新闻客户端就报道了“《南京照相馆》洛杉矶首映式举行,好莱坞电影人观后哽咽”,中新网则报道了“台湾青年登‘陆’看《南京照相馆》:眼泪与愤怒交织”。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