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为什么能卖30亿?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本被市场认为即将创下历史新低的暑期档,因《南京照相馆》而重新回暖。
这部既非知名IP续集,也未依赖明星阵容的影片,凭借社交口碑和克制的宣发成为春节档后第一部破10亿的作品。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目前,影片累计票房已突破25亿,其票房预测达到了30亿。
《南京照相馆》的成功,首先是口碑效应的持续发酵,其对历史题材的克制呈现避免了情绪贩卖与舆情反噬,并且撬动了下沉市场的观影人群。影片的上映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节点,也让其与主流叙事形成了天然呼应,放大了社会关注度。
在影院普遍低迷、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的背景下,《南京照相馆》不仅撑起了档期,也重新证明了抗日题材的商业潜力。《南京照相馆》的30亿证明了,哪怕在大盘的低谷期,内容、口碑与情绪的精准契合,依然能有机会逆势而上。
口碑效应与下沉市场
《南京照相馆》的出圈,首先和电影较高的社交口碑相关。
电影分析师吴优认为《南京照相馆》既不属于知名IP续集,也没有在宣传时强调导演申奥的前作《孤注一掷》,“我觉得它纯就是旱地拔葱,从口碑层面出圈。”电影上映后不久,《南京照相馆》豆瓣开分8.5,目前上涨到8.7,成为了今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真人电影。
电影也在上映前进行了大规模的点映,从而促进了社交口碑的形成。电影在上映前大规模点映在近几年常态化,吴优认为《南京照相馆》的电影策略相较之下是成功的,“之前几个片子属于是点映都‘点死’了。《南京照相馆》的点映策略目前看结果非常OK。”
在口碑之外,《南京照相馆》在其所属的抗日题材或者战争题材中也获得了较为突出的口碑。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提到,《南京照相馆》之所以口碑、票房双丰收,得益于片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心理逻辑、情感逻辑和行为逻辑,“影片避免了宏大叙事的概念化表达,与观众形成了良好互动,能够引起观众共情、共鸣。”
而这类题材过去常遭到观众诟病的女士被施暴的场景,在电影中也得到了规避。在豆瓣平台,一条获得将近两万点赞的短评提到,“看过这部电影就会发现:原来不用拍女演员露胸露腿、衣服被撕烂的镜头,也能拍出鬼子的兽行,这一点尤为难得。”
这显然是主创有意为之。申奥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提到,电影不把镜头直接对准暴行、血腥,不以此当噱头贩卖情绪,得到了所有主创认同。女演员高叶拿到的第一稿剧本里还有一些角色被凌虐的戏份,但第二稿就没了,导演答复她“不愿让历史上受害的女性再次受伤”。

高叶饰林毓秀 图源:豆瓣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由第六代导演管虎执导的同类题材电影《东极岛》则遭遇了票房滑铁卢,上映9天后日票房占比已经滑落到第六名,没能复刻《八佰》的票房成功。
吴优认为《东极岛》的叙事逻辑仍然是2019年对于市场的判断,“ 那时候大家愿意看《战狼2》个人英雄主义,包括《八佰》也是这种,但《南京照相馆》其实是《年会不能停》的小人物群像角度,没有从英雄主义的角度去做这个题材。”
自从《长津湖》系列大爆之后,主旋律题材的票房体量在市场中呈下滑趋势,《志愿军》系列的票房体量相比同类型的长津湖明显缩水。而《南京照相馆》的成功,意味着这类影片转换视角的可能性。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