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中国女性重塑婚姻 枕边人如同合伙人
协商和平等,正是新型婚姻的一大特征,即便有感情基础也是如此,像是随着女性经济地位崛起而日益普遍的AA制婚姻。
32岁的吕芳(化名)是AA制婚姻的坚定拥护者。她和丈夫都是公务员,各自月薪约1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789新元)。他们对家庭开支作出了细致划分,例如,两岁儿子的养育费方面,老公负责奶粉和外出带娃的费用,她则出钱买衣物、尿布等生活消费品。
最特殊的安排,莫过于两人发明的一套罚金制度。吕芳受访时解释,其中一方如果独自出外娱乐消遣,留下另一半在家看小孩,就须支付每小时100元的罚金,“相当于给另一半和孩子的活动费用”。
在吕芳看来,这等于用钱买对方的精力和时间,让在家劳动的另一方心里更平衡。她打趣说:“用钱买个平安不是挺好的吗?这是保护费啊。”
在一些质疑者眼中,AA制婚姻未免太斤斤计较,甚至让夫妻沦为生意伙伴。但吕芳认为,这反而剔除了许多婚姻的矛盾根源——金钱。她说,结婚三年来,自己几乎没和老公吵过架。
她甚至认为,婚后AA让自己找回了恋爱的感觉。“他用自己的钱请我吃大餐或买礼物给我,我就会想,这是他花自己的生活费给我买的,不是很惊喜吗?”
吕芳说,自己的婚姻观受到了大学法律教育的影响,例如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从小,母亲也叮嘱她要靠自己赚钱,不要企图通过婚姻改变人生。
她清楚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老公“太不大男子主义了”,而且讲诚信,才能维持这种平等的模式。
“我们用这些办法,是为了让两个人在一起更幸福。到头来,他是我爱人,不是合伙人。”
吕芳(左)三年前结婚,和老公实行AA制婚姻,对家庭开支作出了细致的划分。(受访者提供)
独生子女政策衍生两头婚
AA制婚姻中男女较平等的特征,同样存在于另一种新型婚姻形式:两头婚。
两头婚源于江浙地区,主张“不嫁不娶”“两家拼拼”,不属于男娶女嫁或男方入赘。夫妻结婚时无需彩礼或嫁妆,成家后依旧与各自原生家庭保持较紧密的联系。
按惯例,“两头婚”的夫妻一般生育两个小孩,第一个随父姓,第二个随母姓。
两头婚近年来进入大众视野,并在江浙以外的城市也逐渐普及,关键原因之一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效应——80后与90后独生子女步入婚孕年龄,他们的父母舍不得子女出嫁或入赘,又希望保留自家姓氏,因此认为两头婚能兼顾双方家庭利益。
37岁的浙江人沈丹蕾结的就是两头婚,她和丈夫育有一对儿女,大儿子姓周,女儿姓沈。“孩子不觉得兄弟姐妹姓氏不同有什么奇怪,身边的同学都是这样。”
两头婚让小两口感受较深刻的,是与双方父母同住的生活安排。不同于一些夫妻搬出去自己住,或是女方随夫家生活,她和丈夫选择两家并住,三代同堂,八人同住一屋檐下。
沈丹蕾的丈夫周先生受访时说,两头婚的好处是集合双方家庭的力量,合力协助自己的小家庭。
他举例说:“我们生了两个小孩,两边父母可以一起帮忙带。老婆是独生女,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关系比较简单……岳母也比较宠女婿,回到家基本上所有事她都帮忙做好了。”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