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卖大战":谁在买单?商家or骑手or消费者?
拼“命硬”的骑手
“外卖大战”的时间与中国热浪重叠,中国多地气温明显较往年更高。高温警报下,出于对骑手身体状况的担心,民众自发倡议午后两点不要点外卖,让外卖员得以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休息。
但面对“外卖大战”期间双倍、甚至三倍的订单,多位骑手亦对BBC表示,“挣钱的时候到了!”
但现实又如何呢?
在北京跑外卖的45岁的刘师傅这么对BBC中文説,在“外卖大战”之前,他一天要接电话60多单,曾经一天如果有50单已经算是很好的行情。
“现在单子多了,但是我的客单价(指每一单的收益)低了,收入水平其实没什么变化,只是我自己点外卖也便宜不少,这可能也算是好事吧,”他説。
“外卖大战”对骑手来说是一个风险更大、完全不能拒绝的一场薪资新赌局,以接单量爲锚点,以“命硬”去抢时间、跑更多单。
“我们用时间换金钱,单子多了,总有更高的概率我们赚到更多的钱,”刘师傅这么解释説。
但刘师傅表示,他和骑手同行们都更期待暴雨、高温等天气。虽然“没有保险”,但是平台有一点补贴,顾客不肯出门,单子就会变多,这样“收益就好了”。
“我们跑外卖总是希望多赚一点,别的再考虑吧,”他説。
另一位上海的外卖骑手、32岁的王师傅则表示,“外卖大战”打响后,本就需要靠超速闯红灯等破坏交通规则行爲来维持效率,如今逆行、闯红灯的次数更多。
“我靠八字保平安,辛苦这种事,骑手赚的就是辛苦钱,辛苦就能换钱!”他説。“单子多就是好事。”
与此同时,中国多家媒体报导,在上海、武汉等地,由于长时间在高温下作业,骑手中暑晕厥、倒在路边的新闻并不少见。7月中,媒体报道河南信阳一位骑手在结束一个上午的工作后、因劳力性热射病去世——一种人体散热系统彻底崩溃且致死率极高的急症。
7月5日,美团宣布零售订单突破历史记录,即达到1.2亿单,其中仅餐饮订单即已超过1亿。7月28日,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联合宣布,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过9000万。
面对中国媒体,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表示:“近期三家平台的价格战,是典型的低价‘内卷式竞争’”。

低价竞争导致了大批浪费现象
“外卖大战”
这场“外卖大战”可追溯到春节后京东宣布入局外卖零售业。4月10日,京东宣布上线“百亿补贴”,打响“外卖大战”的前奏——仅到4月15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称,京东的外卖订单就突破500万单。
此举快速引起其它外卖巨头的注意。
随后,阿里巴巴以淘宝闪购形式加入,饿了么快速响应,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5月末,美团亦表示入局意愿,其CEO王兴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赢得比赛”。
以亿爲单位,三家平台不断推出更大优惠券争夺顾客。不久即引起中国当局注意,5月13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针对外卖行业竞争问题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