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要有一个额度",兼谈明年养老金应该怎么涨?
说明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社会情绪了,很多人辛辛苦苦上班,还没有退休老人拿得多,而且他们的退休金还靠自己交社保支付(现收现付),怎能没有怨气?

“退休金要有一个额度”至少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差不多得了”,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哀求;二是“有些人的退休金太高了”,企业退休的老人,辛苦一辈子,一个月两三千三四千,实在不算高,是他们应得的,但是体制内和央国企的,拿着大几千甚至过万的退休金,究其根本,不过是占了体制的便宜,这就太不应该了。
所以,表面的社会情绪,背后很有道理,这不是仇富,也不是嫉妒,而是对社会公平合情合理的诉求。
正好前两天我的朋友朴抱一提了一个方案,见下图:

这个说法我完全同意,尤其是第四条,很有智慧。这两天很多人在提对岸蔡英文砍军公教的养老金,按道理大陆也应该砍,但在我们这里难度太大,所以冻结涨幅是一个退而求其次,追求可行性的方案。
换句话说:在农民养老金涨到1000元/月之前,一万元以上退休金的不要涨了。
前面也提到,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并不高(目前平均3000多元/月,这还是把国企退休人员放进去拉高了平均数的结果),应该再提高。我之前也说过,企业退休的就不要出来反对提供农民养老金了,大家都是牛马,没必要在农民身上找存在感。
此外,大城市生活成本高,3000-5000可以小涨——这里没有提5000-10000区间,那就象征性涨一点吧。
也就是说,我们要达成一个基本共识:退休收入越低的,涨得越多;退休收入越高的,涨得越少,甚至不涨。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废话吗?理应如此。但是现实正好相反,我统计过,从2009年农民有基础养老金到2023年,三种人增长情况如下:
体制内月退休金从20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增长了4000元左右,每年增长285元左右;
企业职工月退休金从1000多元增加到3000多元,增长了2000元左右,每年增长140元左右;
城乡居民(农民)月基础养老金从55元增加到了223元,增长了168元,每年增长12元,超过一半省份低于150元,每年增长6元左右。
很早之前就在说要尽量拉平不同群体的退休收入差距,所谓的“降高扩中拔低”,但现实完全是背道而驰。包括2014年所谓的养老金并轨,本意是拉平企业和体制内的差距,但并轨之后,差距迅速从不到40%增加到了接近70%,现在已经差不多一倍了。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