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闯荡9年 说不完的"酸甜苦辣"
我是九零后的排头兵,不大不小的年纪。在别人上大学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时候,我选择了实践出真知;在别人毕业后结婚养育孩子的年龄,我又开始不停地学习。
从小学到高考,我最薄弱的科目就是英语,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却是最多的,但是收效甚微。后来阴差阳错地选择了出国的道路,英语又成了我出国的“生死判官”。
如今我已在美国和加拿大闯荡9年多,生活从一个人变成了二个人,也有了自己的家,职业道路也日渐清晰。而这一切都要感谢这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是它们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1990年,我出生于江苏常州,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是工程师,妈妈从事销售工作。
爸爸妈妈都比较开明,只要成绩不掉队,他们基本不管我的学习。所以业余时间我学画画、踢足球,过得还是比较轻松的。
初中和高中我都是在寄宿学校度过的,不得不学会自己规划除学习以外的时间:下课后是去食堂吃饭还是回宿舍洗澡,晚自习结束后是去小卖部买夜宵,还是去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
这样的规划能力,对我后来的生活帮助很大。
因为妈妈一直在上海做生意,所以我高考的目标是上海。可由于高考英语失利,我没能去到上海读大学。当时觉得有点遗憾。
后来进入苏州大学以后,却喜欢上了苏州这座城市。
(2013年9月,刚到美国的第一个中秋节自己做鲜肉月饼)
2009年,进入大学前我制定了一些计划,当班干部、拿奖学金、进学生会、谈恋爱……最后通过努力全部实现了。
大学四年,我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事情。虽然家里经济并不紧张,但我一直尝试着挣钱,不放过一点机会让自己“脸皮”变厚。
有一年的开学季,通过朋友介绍,去了另一所学校做兼职的网络地推员,办理上网业务,一单有25元提成。
(2013年11月,来美国后第一次和同学去现场看NBA)
当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帮一个学生把行李从一楼搬到六楼,所有行李搬了四趟。没想到这一举动,我直接做成了他们宿舍6个人的单子,挣了150元。
我也去过西餐店打工,是做从晚上六点到十二点的晚班打烊工。因为体验了打工的辛苦,就会珍惜,就会去规划。
后来还跟大学同学一起创立了创业社。俞敏洪在我们那个年代算是偶像,我们承办了他的团队在苏州所有的宣讲会和学校演讲。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