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加速內地化?互聯網大廠,搶灘香港
旺角的街道轉角,抬頭就能看到京東的巨幅廣告:熟悉的白色小狗雙手叉腰,旁邊是幾個直白的大字——“全港比價!買貴就賠!”廣告語還“拉踩”線下商鋪,“兩層樓嘅悼N髕蹋礪艫霉蟮愎喚蛔猓俊貝蠼薔椎牟凸菝派希狹嘶粕拿勞臟eeta貼紙,門外,外賣員坐在後座放有黃色保溫箱的摩托車上等待。街上駛過的雙層巴士,被漆成了“淘寶橙”,印著“咩都包郵,包咩都有”的淘寶廣告。
香港,正在成為內地互聯網大廠都要搶占的壹個橋頭堡。這個高度開放、消費多元、連接中外的市場,被互聯網大廠寄予了出海練兵、品牌滲透的重任。
不同於過去以雲服務、AI、金融支付等業務為主,這壹次,大廠們從街頭開始,爭奪港人的生活入口。香港的消費也在方方面面被內地大廠影響、重塑。
大廠們為何集體搶灘香港?在這個戰場上,他們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互聯網大廠,集體“攻港”
前不久,多家港媒報道,京東將以約40億港元的價格,收購香港知名平價連鎖超市佳寶的零售網絡及相關物業資產,交易已於約4個月前正式簽約。按計劃京東及佳寶將會在8月1日成立新公司,並以新公司維持日常營運。京東方面回應稱,實際交易金額遠沒有這麼40億元這麼大,具體官方信息或在8月份公布。
收購當地企業,利用其品牌、資產和資源快速本地化,是企業出海時的通行做法之壹。從這筆交易不難看出京東加碼香港市場的意圖。
除了此次京東在線下零售上的布局,近壹兩年多家互聯網大廠都在加碼香港市場,外賣有美團Keeta,電商有淘寶、京東、拼多多,生活服務有抖音。
香港投資推廣署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已有超過1300家海外及內地企業在港設點,其中近壹半(約630家)來自中國內地。阿裡巴巴、騰訊、美團、字節跳動、京東均在香港有設點,拼多多也已上線香港直郵服務,最近壹個是小紅書,在香港設立了內地以外首個辦公室,就在阿裡香港辦公室的隔壁,期望香港發揮雙向鏈接作用。
過去,這些大廠在香港的業務以雲服務、AI、金融支付等業務為主。2014年,阿裡雲在香港啟動首個區域雲計算數據中心,是其第肆個全球節點,此後阿裡雲連續多年蟬聯香港IaaS市場占有率第壹。同年,騰訊雲在香港建立首個境外數據中心。2016年,微信、支付寶同時獲得香港支付牌照。字節跳動旗下雲服務商BytePlus於2024年10月落地香港數據中心,並聯合阿裡系獅騰控股開發企業級AI應用,首階段覆蓋東南亞伍國市場。
對內地企業來說,香港常常只是中轉地,重點在東南亞或者歐美等海外。京東2015年成立香港辦公室,京東全球購也是這壹年開始運營,國際品牌可通過香港直接供給中國內地消費者。抖音電商“全球購”把海外集貨倉設在香港,同時也讓許多香港本地品牌通過抖音電商進入內地市場。
但這壹次,這些內地大廠攻勢更猛,名字在港媒報道中頻頻刷臉,出現在港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香港本地生活和電商的防線正在松動。
先是美團於2023年5月正式登陸香港。從旺角、大角咀等地區開始攻城掠地,半年後覆蓋全港,2024年壹季度訂單量躍居第壹。
去年雙拾壹前後,淘寶、京東、拼多多均陸續將香港納入“包郵區”,到今年“618”期間,這些電商平台在香港市場的爭奪戰進入白熱化。

● 香港街頭的京東廣告牌。
淘寶和京東也各自有線下嘗試。今年2月,淘寶中國香港站與香港家居維修平台Papabo合作,推出淘寶在香港的首個線下家具體驗店。在尖沙咀開業3個月,因市場反應和營運表現超預期,已簽約銅鑼灣第贰間分店。京東則是收購在香港有90+門店的老牌商超佳寶超市。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