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我们还有批评《南京照相馆》的权利吗?




最近,我也去影院看了《南京照相馆》。

我的价值观一向是这样:我反对各种极端仇恨思想(无论中日哪边的),但同时我也理解对于历史的追忆和铭记(比如我很尊敬写了《南京大屠杀》的张纯如女士)。

但我反对任何当下的、直接化仇恨为冲突的具体行为,无论中日哪边。

记住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自强、为了和平——这始终是我的看法。

在这里我可以举个例子。波兰这个国家在历史上饱受摧残,但尤其有一个跟俄国之间的过节,是他们无法释怀的,也是仇恨万分的,那就是卡廷森林惨案。

那次惨案,是苏联秘密警察机关内务人民委员部在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下,于1940年4月至5月间对被俘的波兰战俘、知识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务员进行的有组织的大屠杀。

1940年春,大约2.2万名在押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遭到苏联军队杀害。1943年,发现波兰军人尸体的纳粹德国称杀害事件为苏联所为,遭到苏联否认;直至1990年4月13日,时任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时,苏联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称其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之一”;2010年4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公开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历史文件,这是俄罗斯首次向公众公开卡廷事件的相关材料。

直到现在,就像南京大屠杀一样,卡廷惨案始终是波兰和俄罗斯之间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那么波兰所做的是什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并没有沉溺于各种各样的极端民族主义,也没有整天喊着怎么向俄罗斯复仇,而是不断地通过理性的方式搜集资料、建立纪念场所、拍摄一些情绪克制的电影,试图客观陈述卡廷惨案的事实,维持波兰的尊严。

更重要的是,发展、自强。波兰在摆脱了苏联控制之后,经济突飞猛进,现在人均GDP已经超过了日本

我个人也去过波兰,那里的人非常文明友好,我在路上只要一犹豫,就会立刻有人来问我是否需要帮忙;经济发展也非常均衡,农村的优美、发达程度和欧洲发达地区差别并不是很大。


我觉得这就很理性——在保持记忆的同时,让自己更文明、更强大。

而不是一味地沉溺于仇恨记忆。

那我们回到《南京照相馆》。

我想说的是,从电影拍摄水平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拍得挺差的。请注意,仅仅是拍摄水平,和它的立场与态度无关。

当我们谈论一部电影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它本身的艺术水平,而不是它的口号、态度、情绪。

如果要看这些,我们看各种宣传品就够了,为什么非要把一部电影当作宣传材料呢?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