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头的网暴:武大图书馆事件两年多,两败俱伤
这场风波成为舆论焦点,始自2023年10月。彼时,杨某某认为自己在图书馆遭遇性骚扰,拍视频取证、要求肖某某写下道歉信后,杨某某将其举报到学校。武大在3个月中未作出有效处理,不满于学校处理的进展,杨某某在网上发帖陈述自己的遭遇。

涉事女生第一次发网帖,讲述事发经过。
舆情高涨3天后,武汉大学迅速公布称已对肖某某的“不雅行为”给予记过处分。其后,肖某某遭网暴“开盒”:个人信息被泄露,照片被制作成花圈、遗像在网络传播。本人罹患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被精神病院建议收治入院。肖某某的家人也遭遇网暴,据肖家称年迈祖父受刺激后离世。
2024年2月,肖母替儿子公开发声称“不是性骚扰”并晒出湿疹病史,网络舆情转向分化。一部分网友转向,对杨某某的“诬告”表达质疑和辱骂;还有一部分网友,持续传播有关肖某某及其家人的不实、辱骂信息。
2024年6月20日,杨某某自武大领取到毕业证书后,在武汉市经开区法院就性骚扰一事提起民事诉讼。日前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就“是否为性骚扰”作出了法律层面的认定,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的网暴。
作为性骚扰纠纷,该案为不公开审理案件。在等待法院判决前夕,女生杨某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了大量涉案证据以及情绪化言论。法院判其败诉后,杨某某一度在网络平台贴出判决书,曝光男生肖某某和自己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曝光了该案的相关证人、代理律师信息。
而当杨某某在网络平台发布自己“已美美保研”“将继续提供证据阻止肖某某升学”的言论后,网友被“触怒”,有网友举报杨某某毕业论文错漏造假,对武汉大学、及其当前所在的香港浸会大学进行“轰炸式”投诉。
针对杨某某的网暴也进一步升级:有网友“开盒”了杨某某的手机号、家庭住址、社交媒体账号、求学履历、手机IMEI等个人信息;还有网友甚至公布了声称是其父母、同户人、大学室友的个人信息。
恶意评论、造谣传谣、人肉搜索、泄露个人隐私,在武大图书馆事件事发700多天来,无论是此前对肖某某的“网络处刑”,还是当前对杨某某的“正义声讨”,在该事件推进过程中,层层升级的网络暴力一直在无尽蔓延,涉事双方先后被“开盒”,连带该事件的目击证人、报道该事件的媒体都成为网暴的“靶子”。
网暴带来的只有伤害,无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曝光个人隐私信息、人肉开盒更是违法。穿过这700多天的舆论,我们要如何讨论“武大图书馆事件”中的真问题:当遭遇疑似性骚扰时,应如何主张自己的权利?举报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但如何合理使用举报权?当年轻人的边界感更强、法律意识更高,高校要如何构建高效的涉性骚扰纠纷处理机制?
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长期关注隐私保护、网暴治理相关议题,2024年初曾关注跟进这一事件并刊发《武大性骚扰事件涉事男方首度发声:系隔裤挠痒,已就网暴起诉》报道,客观呈现涉事双方声音和态度,明确表达了在未经事实裁定的情况下贸然赛博升堂引导网络私刑的不可取。
彼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碧曾就此案谈到:举报往往通过召唤权力以达到压制另一方的目的,一旦滥用就可能放大人性的幽暗,一定要慎重。尤其涉及到性侵害、性骚扰的举报,因为它自身具备话题性,能够迅速传播,很容易掀起网暴。“所以不要轻易依赖舆论审判,它可能无限支持你,但也可能反噬你。”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