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警给穿吊带女乘客发提示卡,暖心为何引发争议?
近日,一名女乘客拍下自己穿吊带乘高铁,收到乘警温馨提示的小卡片,并发布在网上,配文“安全感舒适感满满”。岂料,暖心的温馨提示,却在网上引发一场扎心的激烈争辩。
据报道,胡女士7月22日身穿吊带裙乘坐G2223次列车,收到乘警发放的提示卡:您好,我是本次列车乘警,温馨提示您列车车厢拥挤,加之夏天炎热,穿着清凉,乘车期间,如遇不文明行为,或者不法侵害,请迅速联系列车工作人员,或拨打车厢两端的报警电话,我们会第一时间向您提供帮助……

岂料,因为一句“穿着清凉”,就有网友质疑,穿吊带坐高铁,就该被特别提醒吗?借此指责发卡提醒的做法,是对穿衣自由的冒犯,担忧暗藏性别歧视。
实际上,与这种“一点就燃”的情绪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当事人的冷静与坦然。胡女士认为,小卡片没有冒犯,没评判她的穿着。虽然“特别提醒”了穿着稍微清凉一点的女孩,但是字里行间,没有任何将打击猥亵的责任转移到“女生要穿多一点”上,只是格外提醒和保护了一下,让她内心觉得温暖和安心。
应当明确,乘警发放提示卡的初衷,是维护公共安全。还原执法者的视角,就会发现将“女性权益需要被特别守护”,指责为“对女性穿着的批判”,可能只是一场误会。
就现实而言,夏季车厢拥挤、女性遭遇咸猪手、偷拍猥亵等不法侵害风险提高,有针对性地加强提醒,确有必要。乘警发放提示卡,目的是提供更为精细化的公共服务。
不过,就具体表述而言,尽管当事人并未感觉被冒犯,但“穿着清凉”的表述,确实存在优化空间。这并非对执法者“咬文嚼字”的指摘,而是切中了部分女性的现实痛点。
当下,社会对性别平等议题愈发重视。“穿衣自由”“得体穿着”的争议,屡屡击中公众敏感神经。息纷止争的关键,不是忽视房间里的大象,而是建立更为尊重、包容、重视个体诉求的公共服务体系。用实际行动,化解性别对立的焦虑。
与争论该不该提醒女性相比,更为关键的是,构建让骚扰者不敢伸手的威慑环境,任何人,无论性别、老幼,一旦遭遇不法骚扰和侵害,都能够快速求助,受害者的权益都能得到有效扞卫。
公共服务,功夫在细节。为避免针对个人发放提示卡可能造成的误解和尴尬,可以考虑借助电子屏滚动播放或广播形式传达。与此同时,正值暑运高峰,手机大声外放、霸座、放任孩子吵闹,甚至是不顾他人感受脱鞋等不文明行为,也都让人深恶痛绝。提示卡内容设计,也应当将这些更具普适性的问题纳入其中。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