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远行 400万投入 低龄留学的家庭豪赌
数学竞赛中,黄蕾意外考出优异成绩。当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抵达时,黄明生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然而,黄蕾整个暑假都处于崩溃状态。尤其是在朋友圈刷到中国同学已经开启轻松大学生活时,她盯着自己课表发愁:“每天从早到晚排满课,比国内大学难多了!”
这种压力反转是海外留学的隐形门槛。
加拿大高校的学业要求普遍严格,毕业率可能低于中国国内部分大学。当一些中国学生感觉大学比高中轻松时,选择留学的学生(尤其是国际生)却往往踏入了一个学业压力持续的竞技场。
母亲陈静对此很清醒。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若仅为逃避国内竞争而留学,幻想终会破灭。
“国外不是躺平之地。”她以滑铁卢大学为例,理工科毕业率约60%-90%,挂科可能导致开除;文科看似轻松,就业困境依旧。
因此理性的选择,在低龄留学赛道上显得更加重要。
张雯为许元宝选择泰国普吉岛一所A-Level成绩全泰第四的学校。她看中其主课教师均来自英语母语国家,入学按英语能力分班,薄弱者需课后补习。
值得关注的是,该校校董有华人(专题)背景,教学流程让中国家长熟悉:每周发放作业本,中、数、英一样不少。
该校还被中国家长圈称为“学术抓得严”。张雯参观过另两所顶尖学校,却因“太自由”“学得少玩得多”未被部分中国家庭考虑。
而对于低龄学生来说,在具体的学习任务面前,有时也是沉甸甸的压力。
面对数学题“15+2p”,粘恩希的眼泪“吧嗒吧嗒”砸在本子上。刘一萱查着单词:“请写出该式与p的关系式。”母子面面相觑——式子已在眼前,还要写什么“关系”?
经老师解释才知需编故事,如小明出去搭出租车,起步价15元,每公里加2元,p为里程……
“把应用题变创意写作,这在国内没遇到过。”刘一萱苦笑。更让她意外的是,陪儿子完成一份文艺复兴作业,母子连查带搜折腾整晚。“四年级就在研究欧洲艺术史。”
刘一萱坦言,“每个国家的核心圈,学业压力都大,不是大家口中的躺平。”
成本问题
经济成本,是低龄留学天平上最沉的砝码。
2023年,当员工福利房的挂牌价,从巅峰时的两百多万元跌至百万元仍难售出时,李东的笑容消失了。他和太太曾坚信这套70万元购入的房产,是儿子继续留美的保障。
没想到遭遇房价腰斩。“现在100万都很难卖。”李东苦笑一声。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卖房,家中生意资金都在周转。多年前为凑足李知航初高中的留学启动资金,他们不仅刷爆了两张信用卡,还卖掉其中一套房产。在汇率波动下,留美费用悄然吞噬着家庭积蓄。
李东算了一笔账:初高中学费每年至少30万元人民币(专题),大学每年至少40万元人民币,加上生活费以及各类活动比赛支出,7年来花费已达三四百万元。
这样的教育投入并非孤例。成本已成为需要精打细算的课题。
张雯一家四口在普吉岛的年花销约40万-45万元。她翻动记账软件:月租7600元的两层联排别墅、年学费8万元的国际学校,以及签证、机票、旅行、油费、日常购物……
与北京对比,她认为“差不多”:北京三居室月租1.5万元,幼儿园年费16万元,小学加杂费年超50万元;普吉岛学费低但菜价高。“方方面面算下来,没省钱也没多花。北上广家庭或能适应,小城市来可能喊贵。”
张雯强调,低龄留学需宽裕的经济能力与陪读松弛感,缺一不可。夫妻若各有稳定高薪,放弃一方陪读“性价比非常低”。即便一方年薪勉强覆盖开支,持续十余年的投入仍可能让全家陷入窘境。
经济压力背后是更深的情感牺牲。张雯见过太多例子:母亲孤身带孩子远赴异国,牺牲事业、家庭和社交圈,自然对回报充满执念——“我已经牺牲这么多,一定要让他出人头地。”
然而,国际教育无标准答案,学校不划重点、不搞题海,全凭家长规划。当孩子表现不如预期,“牺牲感”易化为心头重压。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在两次由滑铁卢大学组织的然而,黄蕾整个暑假都处于崩溃状态。尤其是在朋友圈刷到中国同学已经开启轻松大学生活时,她盯着自己课表发愁:“每天从早到晚排满课,比国内大学难多了!”
这种压力反转是海外留学的隐形门槛。
加拿大高校的学业要求普遍严格,毕业率可能低于中国国内部分大学。当一些中国学生感觉大学比高中轻松时,选择留学的学生(尤其是国际生)却往往踏入了一个学业压力持续的竞技场。
母亲陈静对此很清醒。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若仅为逃避国内竞争而留学,幻想终会破灭。
“国外不是躺平之地。”她以滑铁卢大学为例,理工科毕业率约60%-90%,挂科可能导致开除;文科看似轻松,就业困境依旧。
因此理性的选择,在低龄留学赛道上显得更加重要。
张雯为许元宝选择泰国普吉岛一所A-Level成绩全泰第四的学校。她看中其主课教师均来自英语母语国家,入学按英语能力分班,薄弱者需课后补习。
值得关注的是,该校校董有华人(专题)背景,教学流程让中国家长熟悉:每周发放作业本,中、数、英一样不少。
该校还被中国家长圈称为“学术抓得严”。张雯参观过另两所顶尖学校,却因“太自由”“学得少玩得多”未被部分中国家庭考虑。
而对于低龄学生来说,在具体的学习任务面前,有时也是沉甸甸的压力。
面对数学题“15+2p”,粘恩希的眼泪“吧嗒吧嗒”砸在本子上。刘一萱查着单词:“请写出该式与p的关系式。”母子面面相觑——式子已在眼前,还要写什么“关系”?
经老师解释才知需编故事,如小明出去搭出租车,起步价15元,每公里加2元,p为里程……
“把应用题变创意写作,这在国内没遇到过。”刘一萱苦笑。更让她意外的是,陪儿子完成一份文艺复兴作业,母子连查带搜折腾整晚。“四年级就在研究欧洲艺术史。”
刘一萱坦言,“每个国家的核心圈,学业压力都大,不是大家口中的躺平。”
成本问题
经济成本,是低龄留学天平上最沉的砝码。
2023年,当员工福利房的挂牌价,从巅峰时的两百多万元跌至百万元仍难售出时,李东的笑容消失了。他和太太曾坚信这套70万元购入的房产,是儿子继续留美的保障。
没想到遭遇房价腰斩。“现在100万都很难卖。”李东苦笑一声。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卖房,家中生意资金都在周转。多年前为凑足李知航初高中的留学启动资金,他们不仅刷爆了两张信用卡,还卖掉其中一套房产。在汇率波动下,留美费用悄然吞噬着家庭积蓄。
李东算了一笔账:初高中学费每年至少30万元人民币(专题),大学每年至少40万元人民币,加上生活费以及各类活动比赛支出,7年来花费已达三四百万元。
这样的教育投入并非孤例。成本已成为需要精打细算的课题。
张雯一家四口在普吉岛的年花销约40万-45万元。她翻动记账软件:月租7600元的两层联排别墅、年学费8万元的国际学校,以及签证、机票、旅行、油费、日常购物……
与北京对比,她认为“差不多”:北京三居室月租1.5万元,幼儿园年费16万元,小学加杂费年超50万元;普吉岛学费低但菜价高。“方方面面算下来,没省钱也没多花。北上广家庭或能适应,小城市来可能喊贵。”
张雯强调,低龄留学需宽裕的经济能力与陪读松弛感,缺一不可。夫妻若各有稳定高薪,放弃一方陪读“性价比非常低”。即便一方年薪勉强覆盖开支,持续十余年的投入仍可能让全家陷入窘境。
经济压力背后是更深的情感牺牲。张雯见过太多例子:母亲孤身带孩子远赴异国,牺牲事业、家庭和社交圈,自然对回报充满执念——“我已经牺牲这么多,一定要让他出人头地。”
然而,国际教育无标准答案,学校不划重点、不搞题海,全凭家长规划。当孩子表现不如预期,“牺牲感”易化为心头重压。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