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特朗普"移民陷阱"中,无路可退的走线华人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管理的克罗姆拘留中心
刘志强的遭遇,让华人移民群体开始重新审视他们原本视为安全凭证的“工卡”。
许多走线移民在进入美国后,都会通过申请临时工卡(Employment Authorization Document, EAD)合法就业。对他们而言,这张薄薄的工卡不仅是经济生活的基本保障,更是他们在移民系统中自认为能够相对安全的凭证——至少,有了工卡意味着政府认可他们暂时居留美国并有权工作。
但刘志强的被捕,让这一普遍认知在华人圈内迅速崩塌。
Rick也是一名“走线”入境美国的华人移民,两年前他持旅游签证抵达墨西哥边境,以同样的方式进入美国,并申请了庇护。目前,他在加州一家华人超市做杂工,和刘志强一样,他也获得了临时工卡。
但Rick却远比一般人更加谨慎。刘志强事件之后,他明显感受到周围人群的恐惧情绪快速升温。“工卡根本保护不了你,”Rick说,“刘志强不就是这样吗?没有犯罪记录、按时参加报到、有固定住所,甚至完全遵守政府每条规定,结果却在例行报到的时候被带走了。”
Rick原本计划报名社区学院的一门免费英文课程,也通过公益组织申请了医疗补助,但他在看到ICE最近对学校和社会活动场所的抓捕行动后,立即停止了这些计划。“只要你一登记,系统里就有你的信息,他们随时都能找到你。”
Rick还退出了多个原本非常活跃的华人微信群组。他担心群组的安全性:“群主要是被抓了,群里所有人都可能暴露。”
事实上,ISAP监管体系已使得越来越多的移民处于时时被监控的状态之中。许多被纳入ISAP项目的移民,每周必须定期前往办公室签到,佩戴电子脚环或携带政府发放的GPS定位手机,每天定时打卡上传位置,甚至必须通过视频与ICE官员进行面谈。
这种生活的压力极大,“他们说你是自由的,但你哪也去不了,”Rick坦言,“只要你稍微迟到、错过一次签到,系统就会认为你违规,随时可能被拘捕。”
在华人社群中,越来越多的移民开始主动“消失”在公共视野里。他们关闭社交媒体账户,注销或隐藏个人信息,不再参加社区活动。有家长甚至为了避免被ICE盯上,而撤销了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注册记录。
“你可以完全遵守所有规定,但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个细节上出错,”Rick解释,“每个人都知道ICE的执法已经超越了原本的边界。”
他举例说,有一次华人微信群传出“ICE开始核查学区地址”的消息,许多家长立刻紧急将孩子从学校撤离。但之后才发现,这条消息并没有任何官方文件或主流媒体报道证实。但恐惧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再难拔除。
刘女士在微信群里也听到类似传言:有人说只要注册了GPS手机或脚环,就会被实时监控;还有人说,只要你的居住地址出现在ICE数据库中,就有被突袭的可能。
这让本就焦虑的刘女士更加惶恐。她反复询问微信群友:“那我丈夫签字回国了,以后还能再申请回来吗?”
群里沉默了许久后,才有人回复她:“几乎不可能了。”
曾经,在华人走线社群里,持有工卡或被纳入ISAP监管,至少意味着暂时不会被遣返。但现在,“暂时安全”这个概念本身已彻底被摧毁。
“工卡也好,脚环也罢,甚至连税号、信用分,这些都保护不了你。”Rick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只要你一天没有拿到绿卡,这个系统就能随时把你抹去。”
刘志强事件后,微信群里再没有人敢说:“只要遵守规则,就不会出事”这样的话了。
Rick最后选择了辞去原本的工作,转而去餐馆打工。他想学做寿司师傅,原因很简单——这种工作不需要报税,也不需要提供正式身份证明,更容易让他在系统之外保持隐形。
“我们不是非法移民,但现在我们比非法移民更脆弱,”Rick沉默片刻后说道。
他将这种状态形容为“冰面下的水”,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只要稍稍移动,就可能引起系统的注意。
“只要你在美国,这种状态就永远不会消失,”Rick补充道,“你只能习惯,并尽量不被发现。”
但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这只是一种脆弱的自我安慰。因为刘志强的例子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他:无论你怎么遵守规则,系统随时都可以不经提醒地把你带走。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已经有 2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2025年7月4日,刘志强的遭遇,让华人移民群体开始重新审视他们原本视为安全凭证的“工卡”。
许多走线移民在进入美国后,都会通过申请临时工卡(Employment Authorization Document, EAD)合法就业。对他们而言,这张薄薄的工卡不仅是经济生活的基本保障,更是他们在移民系统中自认为能够相对安全的凭证——至少,有了工卡意味着政府认可他们暂时居留美国并有权工作。
但刘志强的被捕,让这一普遍认知在华人圈内迅速崩塌。
Rick也是一名“走线”入境美国的华人移民,两年前他持旅游签证抵达墨西哥边境,以同样的方式进入美国,并申请了庇护。目前,他在加州一家华人超市做杂工,和刘志强一样,他也获得了临时工卡。
但Rick却远比一般人更加谨慎。刘志强事件之后,他明显感受到周围人群的恐惧情绪快速升温。“工卡根本保护不了你,”Rick说,“刘志强不就是这样吗?没有犯罪记录、按时参加报到、有固定住所,甚至完全遵守政府每条规定,结果却在例行报到的时候被带走了。”
Rick原本计划报名社区学院的一门免费英文课程,也通过公益组织申请了医疗补助,但他在看到ICE最近对学校和社会活动场所的抓捕行动后,立即停止了这些计划。“只要你一登记,系统里就有你的信息,他们随时都能找到你。”
Rick还退出了多个原本非常活跃的华人微信群组。他担心群组的安全性:“群主要是被抓了,群里所有人都可能暴露。”
事实上,ISAP监管体系已使得越来越多的移民处于时时被监控的状态之中。许多被纳入ISAP项目的移民,每周必须定期前往办公室签到,佩戴电子脚环或携带政府发放的GPS定位手机,每天定时打卡上传位置,甚至必须通过视频与ICE官员进行面谈。
这种生活的压力极大,“他们说你是自由的,但你哪也去不了,”Rick坦言,“只要你稍微迟到、错过一次签到,系统就会认为你违规,随时可能被拘捕。”
在华人社群中,越来越多的移民开始主动“消失”在公共视野里。他们关闭社交媒体账户,注销或隐藏个人信息,不再参加社区活动。有家长甚至为了避免被ICE盯上,而撤销了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注册记录。
“你可以完全遵守所有规定,但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个细节上出错,”Rick解释,“每个人都知道ICE的执法已经超越了原本的边界。”
他举例说,有一次华人微信群传出“ICE开始核查学区地址”的消息,许多家长立刻紧急将孩子从学校撤离。但之后才发现,这条消息并没有任何官方文件或主流媒体报道证实。但恐惧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再难拔除。
刘女士在微信群里也听到类似传言:有人说只要注册了GPS手机或脚环,就会被实时监控;还有人说,只要你的居住地址出现在ICE数据库中,就有被突袭的可能。
这让本就焦虑的刘女士更加惶恐。她反复询问微信群友:“那我丈夫签字回国了,以后还能再申请回来吗?”
群里沉默了许久后,才有人回复她:“几乎不可能了。”
曾经,在华人走线社群里,持有工卡或被纳入ISAP监管,至少意味着暂时不会被遣返。但现在,“暂时安全”这个概念本身已彻底被摧毁。
“工卡也好,脚环也罢,甚至连税号、信用分,这些都保护不了你。”Rick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只要你一天没有拿到绿卡,这个系统就能随时把你抹去。”
刘志强事件后,微信群里再没有人敢说:“只要遵守规则,就不会出事”这样的话了。
Rick最后选择了辞去原本的工作,转而去餐馆打工。他想学做寿司师傅,原因很简单——这种工作不需要报税,也不需要提供正式身份证明,更容易让他在系统之外保持隐形。
“我们不是非法移民,但现在我们比非法移民更脆弱,”Rick沉默片刻后说道。
他将这种状态形容为“冰面下的水”,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只要稍稍移动,就可能引起系统的注意。
“只要你在美国,这种状态就永远不会消失,”Rick补充道,“你只能习惯,并尽量不被发现。”
但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这只是一种脆弱的自我安慰。因为刘志强的例子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他:无论你怎么遵守规则,系统随时都可以不经提醒地把你带走。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Mor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