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特朗普"移民陷阱"中,无路可退的走线华人
在美国,所有身份未确定的移民申请人都会获得一个由国土安全部分配的“外国人登记号码”,简称A号码。
这串8到9位的数字是移民身份的唯一识别码,从入境登记、法院审理,到拘押或遣返,每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在移民部门的系统中实时更新。
对刘女士来说,这个号码成了追踪丈夫的唯一线索。
自刘志强失联那一天开始,刘女士每天反复打开移民审理系统(EOIR)的网页,输入丈夫的A号码。但每一次,她看到的都只有一句冷冰冰的英文提示:
“No new information available.”(没有新的更新信息。)
焦虑中,她又拨打了移民局的服务热线,请在美的华人志愿者代为查询拘押信息。志愿者们耐心地帮她拨通洛杉矶附近每一处移民拘押中心的电话,但每次得到的回复都是:“查无此人。”
“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刘女士心里发慌。
直到失联的第十一天,她才勉强接到了丈夫从美国转来的那通电话,得知他已经被转送到德州的埃尔帕索移民监狱。但即便如此,当她再次打开移民系统时,刘志强的A号码页面依旧显示着那句提示,没有任何新的变化。
这种“信息黑洞”并非偶然现象。近年来,随着美国移民拘押流程逐步被外包给私人公司运作,系统更新延迟、转送信息缺失、甚至彻底无法查证的情况屡见不鲜。很多被拘押移民的A号码在系统上长期空白,直到被遣返后很久,才会突然更新。
刘志强并非唯一一个在报到途中被拘押的华人。
事实上,6月以来,洛杉矶地区已有多起类似事件被曝光:移民在前往移民法庭或ICE办公室报到时,因为没有得到清晰的通知或指示,误入了被称为“ISAP”监管体系的办公地点,结果当场被ICE拘捕。
华人移民社群很快给这种现象取了一个名字:“316号门口事件”。刘志强正是在这个敏感节点撞进了制度的黑箱。
所谓的“ISAP”,全称是“强化出庭监管计划”(Intensive Supervision Appearance Program),表面看,它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替代拘押”措施,避免直接关押移民,而是通过佩戴电子脚环、GPS监控手机以及定期报到的形式,降低羁押成本,并确保移民能及时出庭。
但实际上,自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这种制度逐渐成为拘押系统的一种延伸。
ISAP由美国私营公司BI Incorporated承包运营。这家公司是全美第二大私营监狱运营商CoreCivic旗下的子公司,专门提供监控设备和数字监管方案,ICE将大量移民监管事务外包给他们进行管理,以节约羁押开支。
然而,ISAP并不会明确告知每位移民自己是否被纳入监管计划,许多移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属于ISAP体系管辖,更不清楚哪些办公室属于该体系。
一旦移民像刘志强那样误入ISAP办公室,ICE官员便有权当场拘捕任何被视作“身份不清”“涉嫌失联”的申请人。在没有逮捕令、没有律师陪同,也没有翻译在场的情况下,他们便被直接送入拘押中心。
这种制度设计,看似人道,实则极为残酷:表面是“非拘押”的监管措施,实质却赋予执法者直接拘押的权力;名义上是替代羁押,现实中却通过程序模糊和信息不透明,将原本积极配合、合规的申请人变成了“高风险对象”。
就在6月13日当天,一段现场拍摄的视频迅速在华人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一名自称“金山”的华人男子在316号办公楼前被ICE执法人员强行按倒在地,反复高喊着“救命”,现场却无人回应。
这段视频的广泛传播,让更多人认识到,这种被拘押的风险并非个案。
根据ICE提供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洛杉矶地区已有超过1.5万人被纳入ISAP监管,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像刘志强和金山一样的无证移民、庇护申请人。他们严格遵守政府的每项规定,定期报到,定期签到,合规率高达95%以上。
但正因为他们的高度配合,反而更容易被系统“盯上”。只要稍有不慎,比如一次地址误报、一个错误的报到地点,甚至仅仅因为系统延迟,他们便可能被立即拘捕。
一名移民律师坦言:“你按时报到,但不意味着你去了正确的地点;你遵守每一条规定,但也未必就能确保安全。”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Mor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