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下班送外卖,为啥争议这么大?

图源:视觉中国
三
当舆论场上声浪渐起,争议的关键,从来不是“能不能挣钱”,而是“用什么方式挣钱”。在合规框架下正视下班兼职现象,既是对劳动价值的尊重,更是对公共治理精细化的考验。
平衡“堵”与“疏”的关系。避免“一刀切”,不能因“怕风险”就全盘禁止合法兼职,也不能因“尊重劳动”就放任不管。分类施策,疏堵结合,划定“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明确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既防范风险,又给正当的兼职需求留出空间。
分清“劳动所得”和“特权变现”。公权私用、分散精力等风险和担忧,恰恰需要用制度扎起篱笆和笼子。对兼职时长、收入来源划出清晰红线,对涉密岗位、领导职务等实施差异化限制,通过单位审批、纪委备案、公众监督形成闭环管理,这样更精细的管理制度体系既能消除公众误解,又能释放基层活力。
守住“主业”和“副业”的界限。如今,平台经济带来更多新业态新模式,也给了很多人体验“斜杠人生”的机会,让拥抱人生有了更多可能性。但,允许正当兼职不等于放任自流,公职人员搞副业的机制越规范,一放就乱的隐患越少,公众争议就越少。
当规矩更清晰可行、监督机制更有效,公职人员下班后送外卖,或许就不再是争议,而是一个普通劳动者自食其力的平凡故事。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