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香港《稳定币条例》:"红色金融"重构
人民币挂钩的选择:稳定币作为国际化的战略捷径
稳定币是一种与法定货币挂钩的区块链代币,兼具加密货币的匿名性与传统货币的稳定性。 目前由美国的USDT与USDC主导全球八十五%以上的份额市场。 在香港《稳定币条例》中,虽允许稳定币与多种法币(如欧元、英镑、日圆)挂钩,实际上的政策设计却明显倾向以离岸人民币为主要锚定货币。
进一步探究条例背后的利益结构与政治意图,其重点并不在于区块链创新、自由开放等金融市场制度。 恰恰是在全球地缘政治对抗加剧下,一场由中国共产党主导的香港金融战略新布局。 它结合了北京在数字主权、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外汇掠夺的雄心企图。 特别是在美国加大制裁、美中战略脱钩之大背景下,中共需要一个与美元结构对抗的新机制,稳定币正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
何以锚定离岸人民币? 中共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多年,近年来亦致力于串联全球南方和金砖国家共同“去美元化”,试图建立以人民币为轴心之稳定、广泛接受的替代体系。 但其收效甚微,国际市场并不买单。
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二○二五年五月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人民币占国际支付比重仅为二. 八九%,远落后于世界排名第一、高达全球近一半(四十八. 四六%)的美元。 同时人民币也不及欧元、英镑、日圆和加元,在世界排名中仅为第六位。 从而,稳定币成为一条或许能提升人民币国际流通性的弯道捷径。
中共历来对本土资本管制严格,对于加密货币如比特币的挖矿及以太坊等交易平台,更是严厉打击。 毕竟这类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高波动性、且资金大量外流的特性,实不利中国应对通胀通缩、汇率弄与或货币发行管控,对其独裁政权的稳定和安全影响尤甚。 中国人民银行(人行)虽也于2020年起,以国家信用为担保,推出数字人民币的虚拟货币。 但因政府“可控”的匿名机制设计,让官方可以全面掌握所有境内数字人民币的交易资料和资金流向,致使其在中国国内的接受度始终极低。
复以当前经济困境下,外资加速撤离、外汇储备亦捉襟见肘时,香港却坐拥一. 四万亿存量与四三一八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 若能利用人民币镶嵌于全球稳定币的金融创新体系,善加包装成一种去中心化、全球流通的加密资产,不仅中资机构可经由在港发行人民币稳定币,换取港人与外资手中的国际资本,且有助于离岸人民币的流通与壮大,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条例不仅展现金融科技发展的企图,也呼应中共在2022年20大的政治方针—“由治及兴”的新香港蓝图。 表面上,这是一项政策性质的金融创新,实际上却牵动着更深层的地缘政治与权力布局。 (路透文件照)香港金融回归与红色资本的监管套利
自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权移交后,港币一直以“联系汇率制度”的形式与美元挂钩,成为“一国两制”下金融自治的重要象征。 但香港国安法通过后,香港的高度自治已大幅萎缩。 而在整个《稳定币条例》的制度设计中,港币的角色极为模糊。 条例中无任何机制保障稳定币与港币的对应,反而不断强化人民币作为锚定单位与资产准备。
一旦人民币稳定币广泛在港流通后,将产生严重的双重政经后果:一方面,港币的实际使用场景将被稳定币逐渐挤压,成功取代其在支付、储蓄与转账等功能上的角色。 长远来看,这代表港币实质将遭边缘化、去功能化,失去其存在的正当性。 法定上,港币或许仍将存在,但实际生活中却逐步退场,沦为形式货币。 联系汇率自是凸显一种象征意义罢了。 香港不再拥有经济充分自治,港币“金融内地化”终告完成,最终实现了“一国一制”下,货币主权的统一。
另一方面,新一批红色资产阶级将应运而生。 固然香港仍将大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伟大旗号,但在本质上,稳定币人民币将质变成一个红色资本主导的离岸资金集散地。 由于稳定币的交易脱离银行体系,转账迅速、匿名性强,是中国跨境洗钱与地下赌博的天然载体。
结合香港本地股市的僵尸企业、大量中小券商与地下博彩产业链,稳定币可能成为新的黑金通道,助长地下经济的扩张。 条例中揭示稳定币的发行需有2500万港元的高申请门槛(新加坡仅约100万新币),意在筛选那些与红色权贵阶层、有党政背景的红色资本财团。 中资、国企、央企等党国咸认可靠的发行机构,正是折射出典型的开放垄断。 表面上对外公平开放,但实际整个稳定币市场,将为极少数的“特权”机构垄断; 他们的发币与融资,将最终沦为中共红色权贵的“数字贪腐”,一种非法资本的洗钱与灰色资金的转化渠道,一整个系统性套利的新平台。香港《稳定币条例》彰显短暂虚假繁荣与信任崩坏
自2020年实施港版国安法迄今,香港的国际金融颓势日益显现。 大型跨国律师事务所、投行与外企纷纷撤离,国际金融论坛参与度锐减。 二○二五年一月第十八届“亚洲金融论坛”(AFF 二○二五),约有六十国、三六○○余人参与,较五年前锐减一半。
《稳定币条例》正式实施后,香港或许短期内可以吸引部分资本与市场热度,但依然无法扭转这一局势,反而可能加剧金融内地化的发展。 稳定币本应是技术与金融创新的工具,但在中共战略下,将更可能沦为另类的金融控制与红色资本工具。
香港若未能回到真正的制度透明、金融自由与法治保障,即使拥抱最新的金融科技,也难以重拾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信任与光环。 真正的挑战,并非来自于技术问题,而是源自于治理与价值的深层危机。
作者:洪敬富/成大政治系教授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当世界各国陆续收到川普政府的正式关税信函之际,邻近的香港将于今年八月一日正式启动《稳定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成为亚洲首个稳定币发行区。 值此重大事件,港府宣称此举旨在吸引数字资产相关资本,重塑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亚洲稳定币枢纽”的地位,是一个全球数字资产中心的标志性政绩工程。 条例不仅展现金融科技发展的企图,也呼应中共在2022年20大的政治方针—“由治及兴”的新香港蓝图。 表面上,这是一项政策性质的金融创新,实际上却牵动着更深层的地缘政治与权力布局。稳定币是一种与法定货币挂钩的区块链代币,兼具加密货币的匿名性与传统货币的稳定性。 目前由美国的USDT与USDC主导全球八十五%以上的份额市场。 在香港《稳定币条例》中,虽允许稳定币与多种法币(如欧元、英镑、日圆)挂钩,实际上的政策设计却明显倾向以离岸人民币为主要锚定货币。
进一步探究条例背后的利益结构与政治意图,其重点并不在于区块链创新、自由开放等金融市场制度。 恰恰是在全球地缘政治对抗加剧下,一场由中国共产党主导的香港金融战略新布局。 它结合了北京在数字主权、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外汇掠夺的雄心企图。 特别是在美国加大制裁、美中战略脱钩之大背景下,中共需要一个与美元结构对抗的新机制,稳定币正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
何以锚定离岸人民币? 中共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多年,近年来亦致力于串联全球南方和金砖国家共同“去美元化”,试图建立以人民币为轴心之稳定、广泛接受的替代体系。 但其收效甚微,国际市场并不买单。
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二○二五年五月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人民币占国际支付比重仅为二. 八九%,远落后于世界排名第一、高达全球近一半(四十八. 四六%)的美元。 同时人民币也不及欧元、英镑、日圆和加元,在世界排名中仅为第六位。 从而,稳定币成为一条或许能提升人民币国际流通性的弯道捷径。
中共历来对本土资本管制严格,对于加密货币如比特币的挖矿及以太坊等交易平台,更是严厉打击。 毕竟这类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高波动性、且资金大量外流的特性,实不利中国应对通胀通缩、汇率弄与或货币发行管控,对其独裁政权的稳定和安全影响尤甚。 中国人民银行(人行)虽也于2020年起,以国家信用为担保,推出数字人民币的虚拟货币。 但因政府“可控”的匿名机制设计,让官方可以全面掌握所有境内数字人民币的交易资料和资金流向,致使其在中国国内的接受度始终极低。
复以当前经济困境下,外资加速撤离、外汇储备亦捉襟见肘时,香港却坐拥一. 四万亿存量与四三一八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 若能利用人民币镶嵌于全球稳定币的金融创新体系,善加包装成一种去中心化、全球流通的加密资产,不仅中资机构可经由在港发行人民币稳定币,换取港人与外资手中的国际资本,且有助于离岸人民币的流通与壮大,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条例不仅展现金融科技发展的企图,也呼应中共在2022年20大的政治方针—“由治及兴”的新香港蓝图。 表面上,这是一项政策性质的金融创新,实际上却牵动着更深层的地缘政治与权力布局。 (路透文件照)香港金融回归与红色资本的监管套利
自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权移交后,港币一直以“联系汇率制度”的形式与美元挂钩,成为“一国两制”下金融自治的重要象征。 但香港国安法通过后,香港的高度自治已大幅萎缩。 而在整个《稳定币条例》的制度设计中,港币的角色极为模糊。 条例中无任何机制保障稳定币与港币的对应,反而不断强化人民币作为锚定单位与资产准备。
一旦人民币稳定币广泛在港流通后,将产生严重的双重政经后果:一方面,港币的实际使用场景将被稳定币逐渐挤压,成功取代其在支付、储蓄与转账等功能上的角色。 长远来看,这代表港币实质将遭边缘化、去功能化,失去其存在的正当性。 法定上,港币或许仍将存在,但实际生活中却逐步退场,沦为形式货币。 联系汇率自是凸显一种象征意义罢了。 香港不再拥有经济充分自治,港币“金融内地化”终告完成,最终实现了“一国一制”下,货币主权的统一。
另一方面,新一批红色资产阶级将应运而生。 固然香港仍将大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伟大旗号,但在本质上,稳定币人民币将质变成一个红色资本主导的离岸资金集散地。 由于稳定币的交易脱离银行体系,转账迅速、匿名性强,是中国跨境洗钱与地下赌博的天然载体。
结合香港本地股市的僵尸企业、大量中小券商与地下博彩产业链,稳定币可能成为新的黑金通道,助长地下经济的扩张。 条例中揭示稳定币的发行需有2500万港元的高申请门槛(新加坡仅约100万新币),意在筛选那些与红色权贵阶层、有党政背景的红色资本财团。 中资、国企、央企等党国咸认可靠的发行机构,正是折射出典型的开放垄断。 表面上对外公平开放,但实际整个稳定币市场,将为极少数的“特权”机构垄断; 他们的发币与融资,将最终沦为中共红色权贵的“数字贪腐”,一种非法资本的洗钱与灰色资金的转化渠道,一整个系统性套利的新平台。香港《稳定币条例》彰显短暂虚假繁荣与信任崩坏
自2020年实施港版国安法迄今,香港的国际金融颓势日益显现。 大型跨国律师事务所、投行与外企纷纷撤离,国际金融论坛参与度锐减。 二○二五年一月第十八届“亚洲金融论坛”(AFF 二○二五),约有六十国、三六○○余人参与,较五年前锐减一半。
《稳定币条例》正式实施后,香港或许短期内可以吸引部分资本与市场热度,但依然无法扭转这一局势,反而可能加剧金融内地化的发展。 稳定币本应是技术与金融创新的工具,但在中共战略下,将更可能沦为另类的金融控制与红色资本工具。
香港若未能回到真正的制度透明、金融自由与法治保障,即使拥抱最新的金融科技,也难以重拾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信任与光环。 真正的挑战,并非来自于技术问题,而是源自于治理与价值的深层危机。
作者:洪敬富/成大政治系教授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延伸阅读 | Mor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