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距狂热:我们为何对外国球队如此钟情?
“那是杜格利殊(Kenny Dalglish)加入球队的第一年,”如今60岁的他回忆说,当年的黑白电视画面讯号模糊,广东话评述仍是以“深色”和“浅色”球衣来指代对战双方,但是远方的英国足球令他一见钟情:“看了一次之后,就一直跟着了。”
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从未踏足利物浦的晏菲路球场(Anfield,安菲尔德),但深夜守在电视机前,并且每个赛季围绕利物浦赛程调整自己的工作班表和假期安排,已是这个公立医院助理生活的一部分。
在现今,这样的球迷生活方式在亚洲早已不算特例。无论是在香港、北京、新加坡还是雅加达,都有无数像他这样的球迷,绝少能亲眼看到主队比赛,却对球队历史如数家珍,倒着时差对胜负牵肠挂肚。
“这确实是一种奇妙的连结,”国际管理集团(IMG)旗下体育数字营销公司邮人体育(Mailman)的副总裁汤姆·艾斯顿(Tom Elsden)向BBC中文说道。
“有些人可能从未亲眼看过球队比赛,甚至永远无法亲临现场,”他说,但是在亚洲受众中间,“这些情感连结的强度与深度是难以置信的。”
现今许多欧洲顶尖足球俱乐部会声称它们的全球球迷人口当中约有一半来自亚太地区,这些“遥距球迷”也正逐渐成为全球化之下足球文化与经济的重要支柱。
许多家欧洲球队选择亚洲作为季前巡回演练的场地。继5月的曼联亚洲行之后,利物浦等多支英超球队以及意甲劲旅AC米兰等都陆续展开多站的亚洲之旅,包括在造价世界第二的香港启德体育园进行热身赛,所到之处都掀起当地的“朝圣”人潮。
荧幕前的忠诚

数以千计球迷在新建的启德体育场观看利物浦公开训练
中学时在香港读女校的曾子君(Emmy)身边看足球的朋友不多,但她还是通过电视转播迷上了阿仙奴(Arsenal,兵工厂/阿森纳)。
她不记得自己有特别关注过本地的足球,但却一直钟情于这支北伦敦球队,20多年来未曾改变。
“我喜欢不了另一支球队,”她说,“兵工厂”已经成为她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社会学家表示,一个地方的球迷文化和情感连结的形成,往往与特定时代的媒介环境有深刻关联。
“90年代中期,香港有线电视开始每个星期直播英超赛事,”长期研究球迷文化的香港理工大学社会科学讲师李峻嵘博士形容,这对于本地的球迷文化而言是一个“关键转变”。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