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峰会,中国以强势姿态"碾压"欧洲
法国主要全国性报纸头版主题各有侧重,《解放报》继续关注以色列打击钳制下加沙恶劣的人道灾情,因缺乏食粮、营养不良死亡人数成倍增加,109个非政府组织联合发出“大饥荒”警告,人道组织成员和记者同样挨饿而无法工作。《费加罗报》头版突出国内议题,政府五号人物、内政部长、右翼共和党主席勒塔约近日在访谈中有关马克龙主义将随着马克龙总统任期的结束而终结的发言,引发总统阵营强烈反弹批评,争议之际,周四马克龙与勒塔约在总统府的会面备受关注。经济性《回声报》头版报道,尽管经济形势黯淡,但统计显示法国第二季度人员招聘仍出现反弹,一个月以上就业增加了2%,娱乐、出版、餐饮等第三产业领域表现尤为活跃。天主教《十字架报》头版则关注法国教会成人受洗人数正在增加,这一前所未有的趋势始于三年前,而如何持久留住这些新教徒、使其更好融入也成为教会现在的主要工作之一。
中欧第25次峰会在北京举行,《回声报》国际版配发多篇相关文章,驻布鲁塞尔和上海记者的联合报道题为,《中国以强势姿态迎接中欧峰会》,指峰会举行之际,欧中关系正经历多年来最紧张时期,双方贸易和地缘政治矛盾加剧,原定两天的峰会被缩短为一天。凸显双方在多个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
首先是欧盟批评贸易关系的不平衡“不可持续”,欧盟指尽管中欧贸易额50年来增长了300倍,达到每日20亿欧元,但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去年翻了一番,超过3000亿欧元。欧盟批评北京对外企关闭市场,同时将其生产过剩冲击欧洲。中国则认为贸易顺差源自其技术和成本优势,反驳欧方指控。隶属中国外交部的官方智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金玲(音)说,“再平衡不仅应针对货物贸易,也要涵盖服务与投资。今天是欧盟对中国投资更多,而中国希望购买更多欧洲高科技产品,但却遭到欧方限制。”
乌克兰问题也是分歧的核心之一。欧盟批评中国通过对俄出口约80%的“军民两用”产品间接支持俄罗斯的战争努力。一位欧洲官员表示,“我们并不天真,不要求中俄切断关系,而是要求其加强海关和金融控制,减少对俄物资资金流入”。而媒体透露中国外长王毅访欧时曾明确承认中国不希望俄罗斯在乌克兰战败。此外,中国对稀土出口的控制也是欧盟的另一主要担忧,这些关键原材料对欧洲汽车工业和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尽管期望有限,欧盟希望此次峰会至少能在气候问题上取得共识。欧洲官员表示,气候合作仍是双方可行的合作领域,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大会COP31筹备时期。
《回声报》驻上海记者巴莱涅里Raphaël Balenieri撰写的另一篇分析写道,原本旨在纪念中欧建交50周年的此次峰会,却因双方紧张的关系而演变为一场博弈。中国官方表述希望借此此峰会为中欧开启未来50年新篇章,强调与欧盟的共性,尤其是在面对“动荡和保护主义倾向加剧的美国”时所扮演的“稳定力量”。然而,友好言辞的背后,实质是中国试图通过一系列强硬措施,如延长欧盟猪肉的反倾销调查、限制欧洲医疗设备进口,并重申不会放弃对俄支持,争取对己有利的博弈位置。清华大学中欧中心研究主任加拉沃利亚 (Matteo Garavoglia)就说,“中国自诩为一个稳定的伙伴,但欧盟已经听够了美丽词藻,欧盟要的是行动,而不是言辞"。

法国报纸摘要 RFI
文章说,与欧盟不同,中国在应对美国的贸易战中,自认已赢得胜利。通过控制稀土出口施压迫使美国重启谈判,并下调对华关税从最高时的145%降至55%。中国还获得恢复英伟达H20芯片进口,中美关系在经历紧绷后,正谨慎趋缓,并有望在秋季实现两国元首会晤。而相比之下,欧美贸易谈判仍无进展,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阿比加埃尔 瓦塞里耶(Abigaël Vasselier)就指出,此次峰会中欧在心态上存在巨大差异,中国在与美国关税战取得成果后信心大增,而欧盟却未获相应突破。因此欧洲人普遍预期中国不会做出任何让步。加拉沃利亚说“这很遗憾,因为川普的回归其实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不止于口头表达,而是以更实际的方式拉近与欧盟的关系。但中国已经做出了选择”。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周四出版的中欧第25次峰会在北京举行,《回声报》国际版配发多篇相关文章,驻布鲁塞尔和上海记者的联合报道题为,《中国以强势姿态迎接中欧峰会》,指峰会举行之际,欧中关系正经历多年来最紧张时期,双方贸易和地缘政治矛盾加剧,原定两天的峰会被缩短为一天。凸显双方在多个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
首先是欧盟批评贸易关系的不平衡“不可持续”,欧盟指尽管中欧贸易额50年来增长了300倍,达到每日20亿欧元,但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去年翻了一番,超过3000亿欧元。欧盟批评北京对外企关闭市场,同时将其生产过剩冲击欧洲。中国则认为贸易顺差源自其技术和成本优势,反驳欧方指控。隶属中国外交部的官方智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金玲(音)说,“再平衡不仅应针对货物贸易,也要涵盖服务与投资。今天是欧盟对中国投资更多,而中国希望购买更多欧洲高科技产品,但却遭到欧方限制。”
乌克兰问题也是分歧的核心之一。欧盟批评中国通过对俄出口约80%的“军民两用”产品间接支持俄罗斯的战争努力。一位欧洲官员表示,“我们并不天真,不要求中俄切断关系,而是要求其加强海关和金融控制,减少对俄物资资金流入”。而媒体透露中国外长王毅访欧时曾明确承认中国不希望俄罗斯在乌克兰战败。此外,中国对稀土出口的控制也是欧盟的另一主要担忧,这些关键原材料对欧洲汽车工业和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尽管期望有限,欧盟希望此次峰会至少能在气候问题上取得共识。欧洲官员表示,气候合作仍是双方可行的合作领域,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大会COP31筹备时期。
《回声报》驻上海记者巴莱涅里Raphaël Balenieri撰写的另一篇分析写道,原本旨在纪念中欧建交50周年的此次峰会,却因双方紧张的关系而演变为一场博弈。中国官方表述希望借此此峰会为中欧开启未来50年新篇章,强调与欧盟的共性,尤其是在面对“动荡和保护主义倾向加剧的美国”时所扮演的“稳定力量”。然而,友好言辞的背后,实质是中国试图通过一系列强硬措施,如延长欧盟猪肉的反倾销调查、限制欧洲医疗设备进口,并重申不会放弃对俄支持,争取对己有利的博弈位置。清华大学中欧中心研究主任加拉沃利亚 (Matteo Garavoglia)就说,“中国自诩为一个稳定的伙伴,但欧盟已经听够了美丽词藻,欧盟要的是行动,而不是言辞"。

法国报纸摘要 RFI
文章说,与欧盟不同,中国在应对美国的贸易战中,自认已赢得胜利。通过控制稀土出口施压迫使美国重启谈判,并下调对华关税从最高时的145%降至55%。中国还获得恢复英伟达H20芯片进口,中美关系在经历紧绷后,正谨慎趋缓,并有望在秋季实现两国元首会晤。而相比之下,欧美贸易谈判仍无进展,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阿比加埃尔 瓦塞里耶(Abigaël Vasselier)就指出,此次峰会中欧在心态上存在巨大差异,中国在与美国关税战取得成果后信心大增,而欧盟却未获相应突破。因此欧洲人普遍预期中国不会做出任何让步。加拉沃利亚说“这很遗憾,因为川普的回归其实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不止于口头表达,而是以更实际的方式拉近与欧盟的关系。但中国已经做出了选择”。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