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被辭職"前後:自民黨"長老會議"上涉險過關
日本自今年4月與美國舉行首次關稅談判後,經過3個月8輪談判的拉鋸戰,終於達成貿易協議。這也與石破茂留任的前景緊密相關。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當地時間22日在白宮發表演講,宣布“簽署了史上最大貿易協議”。在此之前他已在社交平台上發帖稱“日本在汽車、大米及其他農產品等貿易領域將開放國門”。
石破茂23日宣布,美方對日本實施的“對等關稅”稅率將從此前宣布的25%下調至15%。對日本汽車的加征關稅稅率將從25%減半至12.5%,加上現有2.5%關稅合計為15%。日本將在既定的無關稅最低進口量(MA)制度框架內增加美國產大米的進口量。石破強調:“在對美貿易順差的國家中爭取到了最大的降幅。這是很大的成果。”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張玉來對澎湃新聞指出,這份貿易協議對日本而言不是最差結果,因為對等關稅降至15%,在特朗普看來已經是對日本的“莫大恩惠”了。最現實的意義是,日本汽車出口美國的關稅降低了,23日的亞洲市場交易中,日本汽車股大幅上漲。豐田股價上漲超過14%,日產上漲8%,本田上漲11%。日本日經225指數整體上漲了3.5%。
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是日本對美國最大的出口品類。自4月汽車關稅生效以來,包括豐田、本田和日產在內的日本汽車制造商紛紛警告稱,它們正損失數拾億美元的利潤。日本官員將這壹汽車關稅比作壹場“國難”。
美日雙方達成的協議細節目前尚不清楚,其中壹些條款仍需協商。日本已同意向美國汽車、卡車、大米和其他農產品開放進口,並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
據彭博社23日報道,日本據稱同意購買100架波音飛機,將大米采購量提高75%,並采購價值80億美元的農產品及其他商品;同時,日本還將通過與美國企業的合作,將年度國防開支從140億美元提高至170億美元。
“美日關稅談判達成協議的時間節點很微妙。”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廣濤對澎湃新聞表示,談判壹直持續到現在而非在參議院選舉之前達成共識,這當中可能存在石破政府對選舉的考量因素。如果日方在參議院選舉之前對美妥協,這些細節披露出來可能會對自民黨的選情不利,因為涉及農產品和汽車的進口問題,會影響相關群體和產業的選票。
日本美國商會前主席、前貿易官員格倫·S·福島(Glen S. Fukushima)對《紐約時報》表示,大選結束後,日本官員發現自己不得不“匆忙制定出壹套他們認為能讓特朗普政府滿意的方案”。
張玉來則認為,如果在參議院選舉之前,石破就能拿到日美經貿協議的“成績單”,選舉結果可能就會有所變化。日美關系是日本首相對外的頭號課題,甚至是決定政權能否持久的關鍵標尺,經貿又是日本對美交往的重要籌碼,接下來如何跟美國周旋仍然是對日本首相的重要考驗,而現在自民黨內很難找到替代石破的“合適人選”。
據時事通信社報道,23日,當被問及是否有意願在近期與特朗普舉行會談時,石破茂表示:“會根據需要進行電話或面對面會談”,表達了積極意願。不過,遭“逼宮”的弱勢首相如何面對壹位強勢總統,尚待觀察。
自去年10月石破政權上台以來,日本陷入了不穩定政治局勢,保守派選民已對自民黨失去信心,正在轉向更為激進的民粹主義政黨。而在野黨也處於分裂狀態,難有力量發起政權更迭的行動。
蔡亮指出,石破茂的個人能力並不是很弱,只是當前局面實在困難。從國內來看,經濟不佳、民生問題不少,特別是米價上漲,拖了壹年才使價格有所下降,但政府與農協的關系變得“壹塌糊塗”。從外部來看,日本和美國的關稅談判久拖不決,直到現在才達成協議。換作其他人來應對這樣的局面,未必就能做得更好。對石破而言,或許執政能力已經到了極限。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