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 短剧、团播质量飞跃式提升,横店红利发力了?
最近,腾讯、京东、小米、百度、小红书等知名大厂都在瞄准做一件事:短剧。
腾讯悄然上线一款名为“短剧”的微信小程序,主打全网口碑好剧免费看;京东集团挂出百万年薪,高调招募短剧运营人才;小米旗下Redmi品牌宣布其首部精品短剧《时空合伙人》定档,品牌总经理王腾不仅在剧中特别出演,还亲自出现在预热海报中。

信息流起家的平台同样不甘示弱。百度上线首个免费短剧APP“好看免费短剧”,对标抖音的红果免费短剧APP,还撤掉了短剧在播放过程中的插播广告;小红书联合知名电影节服务平台FIRST发起“红镜短剧计划”,进一步发掘短剧人才。
头部大厂的一连串动作给本就热闹的短剧江湖再添一把火,让业内外人士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短剧行业正迎来新的变革。
与短剧热火朝天的状态不同,本该在暑期档的助力下热闹起来的影视综却略显萎靡。
《以法之名》在万众期待下陷入烂尾争议、《酱园弄》这样有着豪华阵容的大制作上映25天票房仅3.74亿元,甚至暑期档十几部影片只有《长安的荔枝》票房有望突破10亿,数据惨淡到令人扼腕。
传统文娱形式持续低迷、生产规模不断收缩已成定局,在电影、大剧热综进入创新瓶颈后,对口人才的积极性曾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有效反馈,大量人才出走转型、在文娱行业寻找全新发展增量。
有趣的是,这一看似无奈的选择却成为短剧、团播等新兴行业异军突起的核心驱动力,在全新的文娱业态中,从业者与行业完成了一场精准的双向奔赴。
01
影视综光环渐褪,新业态蓬勃生长
步入“阵痛期”是当下电影市场不争的事实。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425.02亿元、同比下降22.7%,到了2025年,除了《哪吒2》引领的春节档成绩大放异彩外,清明、五一等重点档期纷纷折戟,票房呈现疲软趋势。
而在电视剧领域,“集数向短”成为行业共识与生存必需。
今年2月起,优酷就曾传出自制剧和定制剧删到12集以内的传闻,九派新闻报道爱奇艺与腾讯也有着相似的策略调整。从年初的《沙尘暴》到《在人间》,集数不超过20集的迷你剧在市场上的声量逐步扩大,有力证明了行业转向的大趋势。
综艺领域则呈现出依赖N代和同样转向轻量的趋势。云合数据显示,2025Q1季播综艺共上新60部(不含衍生、晚会),其中综N代占比达47档,且全网网络综艺有效播放量TOP20中,只有《一路繁花》《团建不能停》两部新综艺。
与此同时,制作成本更低、体量更小、排播更灵活的轻量综艺扎堆上线,优酷的《友间合租屋》、芒果TV的《姜姜好》,以及腾讯视频的《导演请留步》等节目,均以较小的体量撬动了超出预期的市场热度。
这种供需关系的调整背后,是传统文娱“笨重”的生产链条与当下市场对“轻盈”需求的根本冲突——旧有生产模式导致作品生产呈现长周期、高成本、低容错,与当下观众碎片化、互动化、新鲜感的需求脱节。
一部传统剧集的制作周期通常在14个月左右,如《藏海传》等S+大制作自开拍至上线则耗时更久,这一流程中市场受众喜好不断变更,投资回报的风险也随之攀升。电影的制作流程更需精细修整,投资规模超过3亿元的《酱园弄》制作周期就长达七年。
制作时长漫长,传统制作流程的“刚性成本”也几乎没有弹性空间,传统影视的演员阵容、服化道预算一旦敲定,就算风格过时,出于预算等原因只能硬着头皮用。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