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中国农村女工养老困境:六七十岁还在拼命
陌生的乡土:这个趋势不会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吗?比如金融危机,城市没有工作岗位,大量农民工返乡,女性农民工的数量是不是也下降了?
王欧: 你观察的很对,但经济的波动不只影响女工,而是会影响整个农民工群体。我们也要具体分析每一次经济波动,看它怎么影响产业结构。从我们追踪的情况来看,比如疫情期间,农民工返乡之后,他们没有进入农业,而是闲着等机会。为什么呢?因为进入农业需要投入,要买化肥买种子,还要搞土地,农业的周期又很长。等到后面疫情一结束,他们马上就出去了。
所以我的判断是,经济周期对他们的影响是暂时性的,背后根本性的因素是老家没有产业,没办法吸纳劳动力,即便有产业,农民工自己也会比较,发现老家产业带来的回报和城市产业带来的回报差距很大。
据我了解,现在农业收益非常低,尤其是传统农业。不扣除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一亩水稻一季纯收入大概是1000多元。如果女工去建筑工地,可能两三天就能赚1000元,进入服务业一个月也能赚几千元。从这个角度来看,农民工群体还是非常理性的。

四、女工的困境:第一代女工担心如何安度晚年,新生代女工遭遇职业“断裂”
陌生的乡土:我们今天关注女工,更多是关注她们可能面临的困境,在王老师你看来,女工群体普遍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王欧:第一代女工中有很多还在外面打工,比如在一些城市,我们依然能看到头发花白的清洁工、建筑工、家政服务员,还有做园艺园林的,她们为什么那么大年纪还飘在外头打工?我觉得她们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养老资源不足。
第一代女工,尤其是50后60后,她们普遍的情况是早年打工没有交够社保,一旦离开了劳动力市场,只能按照我们国家的要求回到农村领农保,那个是比较低的,只有几百块钱。她们仍然打工的考虑是,如果生病了怎么办?如果动不了了怎么办?如果不能再挣钱了怎么办?对她们来讲,有积蓄就用积蓄,剩下的只能向子女要。问题是她们的子女可能没有赶上大学扩招,即便赶上大学扩招了也不一定有机会上大学,他们好多也是农民工,有自己的负担,所以第一代女工也不愿意跟子女要钱。她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生病,小病基本上不看,能忍就忍,一旦要去看了基本都是大病,其实这样反而得不偿失。这个现象我看了很心酸。
除了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缺乏外,她们还欠缺养老知识和健康知识,但又没有系统的渠道去获取。对第一代女工来说,她们最大的困境是如何安度晚年。
陌生的乡土:说到这儿,有一个相关的问题请教王老师,关于农村养老金的问题,有学者说单纯提高养老金不能解决问题,但网友不买账,说你先提高了再说,你怎么看?
王欧: 我觉得,差异化非常重要,要考虑哪个群体的需求最迫切?比如60岁到70岁是一个梯度,可以少一点,70岁到80岁是一个梯度,相应提高。现在也有梯度,但梯度太小了。实际上越到生命晚期,农村老人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多。
我也看到有学者提出,可以根据当年为国家交的税,像农业税,三提五统,为基数进行测算,来提高养老金标准,这个观点给我很大的启发。另外我还想说,其实农村老人,只要她们还能动,能动的意思是能干活,即使离开城市回到农村,她们还是会干活的,退好多步来讲,她们仍然可以通过劳作来吃饭,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最担心的是两种情况,第一是生大病,一旦生了大病,她们的积蓄和子女的积蓄很快就花完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大病医保方面做一些调整安排。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