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中国农村女工养老困境:六七十岁还在拼命

第二个关键词是“产业”。女性农民工分布在多个产业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工厂女工,因为中国是世界制造的中心,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等,最典型的就是富士康工厂里的女工, iPhone的组装很多都是女工在做。


其次是服务业,比如家政护工、保洁、服务员等。

另外,在一些男性为主的行业中也有女工,比如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我的一个老师就在专门调查女性卡车司机,还有随车的卡嫂。

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兴起,大量女工开始依托互联网平台从事劳务活动,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甚至还有网络主播。

陌生的乡土:主播也算?

王欧:有的工厂为了推销产品,会让流水线上的女工直播。还有一些小店主,开个小面馆、小废品店、小服装店,大多是开在工业区或者城中村,以家庭为单位,其实她们都算女工。

陌生的乡土:她们不应该属于小老板吗?

王欧: 不是的,她们其实非常辛苦,赚的钱交完房租后剩不了多少,收入可能会比工厂工资略高。

第三个关键词是“代际”。女工一般分为老一代女工(出生于1980年之前)和新生代女工(出生于1980年之后)。当前学界还有一些比较新的提法,比如“零零后女工”“第三代女工”,但是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分成两代。

1980年之前出生的女工,大多在农村完成婚姻和生育,她们有农业劳动的经验,很多人在生完小孩以后就选择留守,不再出去打工。1980年之后出生的新生代女工,很多是直接从学校出去打工的,她们的结婚对象多数是在务工过程中认识的,而且可能建立起跨省婚姻。结完婚后,她们中的一部分人返乡留守,但更多的人还会继续打工。

第四个关键词是“性别”。性别背后是家庭责任的分工和性别规范下的各种家庭义务。女工在结婚以后要回老家生养孩子,在孩子慢慢长大进入教育的关键时期,她们还要去陪读。家里老人身体出现问题需要照料时,她们也要承担照顾老人的工作。

陌生的乡土:在很多人看来,城市女性选择工作更多是追求个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农村女性也是同样的逻辑吗?她们成为女工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还是“不得不”的无奈?

王欧:这个问题需要放在她们的生命历程视角下去讨论。我个人认为,在她们结婚成家,有家庭责任,特别是子女抚育、老人赡养这些责任之前,成为女工几乎完全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选择。因为如果她从学校毕业后,不外出打工,而是回到老家,她可能只能进入农业劳动,或者在附近县城做一份收入很微薄的工作。如果她通过同学关系、老乡关系或者网络介绍,进入城市成为女工,就可以获得工作和独立收入,还能体验城市文化和基础设施。

举个例子,我自己访谈的那么多新生代女工,她们在这个阶段都非常开心,第一个月的工资除了给家里寄一点,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女工不会给家里寄了,你想想她会做什么?


陌生的乡土:给自己消费,打扮自己。

王欧: 是的。姐妹们会约在一起去逛街。我访谈的女工们就跟我说,她们收到第一个月的工资非常开心,姐妹们三五成群去逛街,逛街逛到什么程度?逛到脚走不动了还要走。要去试各种衣服、鞋子,买各种东西。通过这些情景,我们可以看到成为女工,在城市里有一份工作,对她们来讲非常重要。尽管在工厂里工作比较辛苦,但是她们通过职业进入城市,体验城市的文化,而且作为有经济能力的个体,可以追求自己的个性和美。

但是,当她们结婚成家,特别是有了小孩以后,成为女工的意义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她们面临着抉择:是留在老家带孩子,陪孩子成长,还是亲子分离,出去打工。当然有些家庭可以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但她要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去工作,兼顾起来非常辛苦。这个时候,工作对她们来说,更大的意义是完成家庭的经济责任。因为如果她不工作,家里只有一个男性打工的话。

陌生的乡土:会少一份收入。

王欧:对。用我访谈对象跟我说的话就是,每个月挣的钱正好够家庭花。如果两个人都打工的话,可以留下一个人的钱用于孩子消费。把孩子养大需要花钱,如果孩子将来能读高中上大学,花费就更多。如果不能继续读书,还要考虑给他结婚成家,现在结婚村里建房已经不够了,要在县里买房

陌生的乡土:还要考虑彩礼。

王欧:对。正是这样的家庭责任让她继续成为女工。但即便是这样的背景,很多女工也没有完全放弃自我,还给自己保留了一点空间。我就看到很多很节省的女工,也会留一点钱花在自己身上,比如染头发,打扮得跟老一代女工不一样。和老一代女工完全被家庭淹没不同,新生代女工尽管会把赚的钱的大头给家庭,但还是会给自己留一点。这对她们的意义非常大。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