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与色鬼|蔡澜身后,一段至死不休的风月公案

陈宝莲进入的,正是这样一个“主流影片是三级片”的时代,这“逼得很多人都要去拍这种类型的电影” 。


作为制片人,蔡澜对竞争环境有清醒的认识。他曾在比较香港与日本电影时指出,日本导演总梦想赢得“《KINEMA旬报》奖”,而香港电影“仍旧是娱乐、娱乐、娱乐” 。因为在一个缺乏社会保障的香港,“还须要以《楢山节考》来提醒我们的将来吗?”《楢山节考》是日本1983年今村昌平导演的电影,曾获得第3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蔡澜的这种生存焦虑,是理解当时香港电影人选择的钥匙。他们不是在象牙塔里创作艺术,而是在残酷的商业战场上求生。

香港电影第一部正式过审的三级港片,正是蔡澜主导的《聊斋艳谭》(1990年上映,由蓝乃才导演,单立文、叶子楣主演),本片由蔡澜的大路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和嘉禾影业联合出品。

《聊斋艳谭》之后,蔡澜又乘势拍摄了《聊斋艳谭续集:五通神》,而陈宝莲主演的《灯草和尚》(根据《画壁》故事改编),是《聊斋》系列的第三部。

最终,《灯草和尚》大卖接近千万票房,而成本不到百万,其中,陈宝莲的片酬,约10万港元。

自此以降,香港风月片泛滥成灾。涌现了《满清十大酷刑》《玉蒲团》系列等电影,其中一个重要的入局者,则是王晶。

就在前阵子,王晶于短视频平台上评论陈可辛的《酱园弄·悬案》时,说陈可辛想要艺术和商业兼顾,导致顾此失彼,而自己只拍赚钱的片子,什么赚钱拍什么。

他们,是一类人。



所以,蔡澜究竟有没有逼迫陈宝莲拍摄《灯草和尚》?

如前所述,1991年4月的报道已经明确了,陈宝莲签约时获得了母亲的同意,且本人并不抗拒“半裸”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她存在“心理顾虑” ——这是一个关键的细节。

一个即将踏入未知领域的年轻女孩,对要在镜头前裸露身体感到不安和犹豫,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问题的核心在于,蔡澜是如何应对这种顾虑的——网络传言倾向于将其描绘成一种利用权力的压迫和强逼。然而,根据《华侨日报》的记载,蔡澜采取的是一种“开导和鼓励”的策略 。他没有简单粗暴地要求服从,而是“搜集了很多黄仲标的影片给她看” 。

黄仲标是何许人也?他是香港最顶尖的摄影师之一。他曾在1981年凭借《鬼马智多星》获得第十八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1984年《花城》获第二十一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第三届香港金像奖最佳摄影奖;1987年凭借影片《胭脂扣》获第二十四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1989年凭借《人在纽约》获第二十六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在摄影领域,黄仲标奖项拿到手软。而《灯草和尚》的摄影师,也正是这位大咖。

蔡澜此举的意图非常明确:他试图将这次拍摄从纯粹的“脱衣服”提升到“艺术创作”的层面。他让陈宝莲看到,掌镜的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艺术家,她的身体将被用一种具有美感的方式来呈现。

这是一种说服技巧,旨在降低新人的不安全感,让她相信自己参与的是一部“艺术品”,而非粗制滥造的剥削品。从结果来看,这种方法似乎是奏效的,报道中,陈宝莲紧接着就表达了“一炮而红”的愿望 。

《灯草和尚》的拍摄工作,是在1991年5月陈宝莲未满18岁就开机,拍摄结束,大概在当年六七月。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叙事与虚构--对宗庆后身后事的杂想 《父母爱情》江德福至死都不肯看张桂兰一眼,道尽了婚姻中的残酷
    香江四大才子全部驾鹤西去,众口悠悠倒蔡澜 悼念"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遭痛斥 究竟是怎么回事?
    四大才子走了 经典戏院也宣告撤出 83岁蔡澜离世 "香港四大才子"时代落幕
    特朗普回应被北约秘书长叫爸,身后的鲁比奥笑疯了 《琅琊榜》景睿至死不知,梅长苏虽然辜负他,但他同样伤害过对方
    《风筝》:韩冰至死不知,真正让六哥挂念的不是林桃,不是程真儿 茅台售价跌跌不休 客户在门店直接砍价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