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体面":失业浪潮下中国年轻人为何"假装上班"




周先生每天“付费上班”,却觉得很开心

上班不拿薪水还倒贴钱给老板,恐怕没人愿意这麽做。但“付费上班”却在中国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发展出一众“假装上班公司”,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就业市场低迷情况下,年轻人对职场环境的最新抵抗和探索。

30嵗的周先生去年创业失败,转型做跨境电商,今年4月开始到东莞一家“假装上班有限公司”上班,每天付给老板30元。

在那里,他和五位“同事”共用一个办公室。他们大多没有全职工作,靠副业赚钱或从事自由职业,都是来这里“付费上班”。

“我觉得很开心,有种一群人一起走的感觉”,周先生在接受BBC中文的采访时说。他挣的钱没有以前全职时多,每个月还得拿出来一部分交给“假装上班有限公司”,但他心满意足。

这间公司这样给自己定位:这里是“职场失序者的精神避难所”,“给都市漂流者一个家和工作之外的窝”。

这类型公司在深圳、上海、南京、武汉、成都、昆明等多个地方出现。外观上与写字楼里的办公室无异,配备电脑、网路、会议室、茶水间等等。

但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通常不与员工签署长期雇佣合约;一方面承租工位,另一方面打造共享空间,分享求职和创业经历。一般每日收费30至50元,有的还包午餐、点心饮料

“回不去的体面”

来自潮汕的周先生2018年大学毕业,曾任职大型电商公司,2020年开始创业,与合夥人开了一家拼多多店铺,主卖潮汕牛肉丸,在社交媒体抖音上推广。前几年生意不错,高客单品类的牛肉丸卖50多元一斤,一天能卖几十单。

但随着拼多多迈向低价市场,越来越多低价产品和大厂品牌进驻平台,周先生的牛肉丸不再好卖,销量减少到每天十几单,甚至寥寥几单。去年,他不得已关掉店铺。


创业失败后,他回到农村老家,开始探索互联网和跨境电商项目,包括用人工智能(AI)工具写网路爆文,向东南亚市场推广热销品。他父母是农村人,始终搞不懂儿子究竟在做什麽。

“他们觉得,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做那种白领办公室工作,比较正常的那种岗位,老在家待着好像没个正业”,周先生说。父母一遍遍地问,他一遍遍解释,慢慢地也没有耐心了。

许多年轻人和周先生一样,父母一辈总渴望他们大学毕业后有个“铁饭碗”,最起码有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平平稳稳地度过一生。这是他们那一代人走过的路——中国恢复高考后,毕业生的工作岗位由国家统一安排,到岗后在一个单位里工作一辈子,对工作和组织也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但在当今中国,经济下行、就业市场低迷,许多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不得不回到学校继续读书,造成学历贬值,薪资缩水。上一辈人走过的路变成了一种“回不去的体面”,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管理学院资深讲师姚迪博士说,“新一代年轻人需要寻找新的认同和体面”。

根据中国教育部,202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达1,076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67万人,是史上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 2025年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加剧就业压力。

这种情况下,不少年轻人每天拎着电脑去图书馆、咖啡馆投简历,或发展副业,嘲讽自己在“假装上班”,甚至像周先生一样直接进驻“假装上班有限公司”。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屈公病突破5千例 中国召开全国疫情防治工作会议 中国"斗"出来的"对等" 日欧只能一声叹息
    中国教书日本女老师返日后惨被杀害 引发热议 中美关税谈判再延90天 轮到中国对美国施压了
    原"华为天才少年"获中国非公经济领域最高表彰 飞机坠毁酿49死 中领馆证实:有中国公民罹难
    工厂倒闭潮再现 制造业寒潮蔓延中国珠三角 中国楼市雪崩 北京百万房产跌剩零头 专家警告  (1条评论)
    男大生"侮辱国歌罪"成立 只因播中国国歌时… 揭秘"$5500亿美国投资" 为何日本觉得"很划算"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