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视剧半年小考,成绩如何?(图

但也有些剧因其对犯罪分子的刻画和对犯罪过程的过度展示而受到观众的质疑。因此,它们既是2025上半年剧集播出的热点和亮点,也同时成为了在今后的创作中值得研究的疑点和难点。


比如仅仅为了故事的吸引力而故意打乱时空、以“碎片化”和多时空拉锯的叙事效果,来制造所谓的悬疑;在涉案内容和尺度上缺乏“边界感”,社会效应大打折扣;过度追求“电影化”表达,过度追求画面质感和氛围营造而忽视了在内容层面上的丰富和深刻等。

电影导演执导电视剧是最近几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特别是王家卫的《繁花》给中国电视剧带来的震撼力和创新力,让很多人都把电影化当作电视剧提升艺术质量的一个方向,却忽视了电影化提法本身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疑惑。电视剧需要学习借鉴电影对镜头的讲究,对光影效果的追求,但如果把电影的镜头语言过度运用在电视剧的拍摄和表现上,会抬高电视剧这种大众文艺的观看门槛,导致一部分观众弃剧。



因为电影和电视剧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叙事方法和观看情境,电视剧盲目追求电影化并不可取。甚至在这里面还隐含着一种艺术的鄙视链,认为电影比电视剧高级,原本只是不同的艺术门类,却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戴清:李老师说的我很认同。

电视剧影像水平(成熟的视听语言、精致而非粗糙的拍摄制作水平)提高是基本构成,也是题中必有之义。但是,电影的风格是很多样的,有《盗梦空间》式的、《星际迷航》式的,也有写实色彩鲜明的《少年的你》,或融入中华美学的《小城之春》,在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繁花》等中都有显现,电影化不是只有意识流或诗化电影一途。




再有,电视剧影像特色尤其需要考虑电视剧的大众传媒艺术的叙事容量、接受环境、受众审美和电影之间的差异,不能因为追求电影化而伤害叙事表达,造成影像挤压叙事、影像过度的形式追求伤害叙事表达。把过多的精力用在追求电影化,而不是把剧本搞扎实,会适得其反。电视剧的创作很多时候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创作者需要意识到,在作者性和大众性之间应该有某种平衡和协调。如果过于任性,是会伤害电视剧的艺术表达的。

李老师前面还讲到时空的碎片化、多时空拉锯,我们做了一个研究,从2019年开始,非顺时序叙事手法的运用和观众的口碑形成了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观众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叙事手法的。这就形成了一股风气,好像不这么玩儿就落伍了。

但实际上,非顺时序叙事对于编导的要求非常高。我们说形式和意味要彼此交融,要像阳光从窗子里照进来,而不是把窗框做得特别炫,结果把阳光挡住了。类似《漫长的季节》《沉默的真相》这样,就是通过非顺时序叙事增进了内容的表达。包括《开端》,从故事的角度来讲,就是一个汽车爆炸案,但是通过非顺时序叙事,通过每一次的时空穿越,把公交车上每一个人的生活境遇一点一点地揭示出来,从而使得整个故事有了现在这样巨大的张力。但还有一些作品在这方面表现拙劣,就会过犹不及。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