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大学时1000元够花,现在大学生2000元够做啥?

除了校内课程,她还报了健身私教、职场穿搭课,大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在沈阳读书的小放每周都会和同学外出聚餐,每个学期必定安排一次旅行,偶尔还会为追星奔赴演唱会现场。

作为社团积极分子,他几乎从不缺席任何活动。在他看来,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理想的大学时代。

“说到生活费这事儿,撇开家庭经济条件不谈,本质上就是两代人在价值观上的拉锯战。”

小放表示,“父母认为生活费就该用来保障基本吃穿,但我们这代人觉得适度的娱乐社交也是必要开支,情绪消费并不是浪费。”

小放所说的“情绪消费”在当代大学生中十分普遍。某高校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受访大学生(98%)每月都会产生30-50元的“情绪调节消费”,且超七成(72%)学生认为这类支出对维持良好心理状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那个时候的娱乐就是操场散步、租碟看片,偶尔唱个卡拉OK已经十分奢侈了。”丽娟说。

一边是崇尚节俭的生存智慧,一边是追求品质的生活主张。

两代人消费观的碰撞,本质上是两个时代生活方式的对话:家长往往将消费行为与道德评判绑定,而年轻一代则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个人生活方式的自主表达。


当“必要”与“非必要”的界限在时代变迁中不断重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生活费之争,既是两代人消费观的较量,也是家长们对“教育投资回报率”的焦虑。

工薪家庭往往将生活费视为必须节流的“沉没成本”,期盼子女早日经济独立;中产家庭则倾向于把生活费解读为“社交资本”和“视野投资”,期待未来获得更高回报;富裕家庭则更看重消费带来的即时满足感,只要孩子高兴花多少钱都无所谓。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