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 "干柴烈火",中美伦敦会谈的三个关键词

美方同意,一旦中国批准相关出口许可,使其生产商能够恢复关键矿物的出口,那么美国也会相应放松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


由此使中美以调整关税为核心的谈判向彼此关系更宽广、更具战略性的领域拓展。

川普在社交媒体的新声明中没好意思提它,只说到敏感性相对较次的重新欢迎中国留学生的话。这算不算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就谈判的沉着性而言,自诩为谈判高手的美国总统这回落了下风。

同时,双方在过去一个月的新博弈,促使川普政府深入了解我们此前谈到的中方在处理外交关系、对待外交协议的方式、思维和认知方面与美方的重要歧异,而伦敦会议体现了中方的意图更大程度地得以实现。

伦敦会谈的最重要的关键词是“框架”。

卢特尼克说,“双方达成了一个执行日内瓦共识的框架。”

“框架”一词说明,经由伦敦会谈,中美开始以战略思维、全局观念和一揽子方式来看待双方正在进行的谈判,并决心在今后的落实中加以体现。美方开始进入中方的外交叙事逻辑:确认相互关系的原则,按照对等方式处理彼此关切,并在整体上改进双边关系的建设性氛围。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在谈论同一件事时采取了不同的措辞:“双方原则上就落实6月5日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共识,以及在日内瓦会议上形成的共识,达成了执行框架。”

不同就在中方的表述多了一个“原则上”。这是一个具有高度中式特色的词汇,也是伦敦会谈的第二个“关键词”。

比起美方表述的“确定性”,“原则上”一词更具弹性,未来存在很大的变化空间,“框架”一词也体现了要落实为可操作的协议,还有一段路要走。

与“原则上”一词相应的是,相比较日内瓦会议后的乐观、积极的基调,中方在此次会谈后的谈话要审慎得多。

李成钢对此评价说,过去两天,中美双方的沟通是“非常专业、理性、深入、坦诚的”。


跟李成钢一样,何立峰的会后谈话也与日内瓦会议显著不同,对会议成果的肯定保守了不少:“双方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就各自关心的经贸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和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功的措施框架达成原则一致,就解决双方彼此经贸关切取得新进展”,并在谈话中特别复述了中国领导人在元首电话会谈中的话。

中方的审慎体现了中美谈判的复杂性、敏感性和多变性,也是双方谈判日益深入、更多触及两国关系的结构性问题和战略性内容的表现。

第三个关键词是“批准”。

伦敦谈判达成的“框架”将交由各自国家的领导人审批。这一词汇既说明“框架”是中美新一轮谈判的关键进展,是一份谈判的路线图、时间表、内容梗概以及原则性表述,具有严肃性、引领性和实操性,也显示了其“未完成性”,存在很大的变数,特别是在双方分歧严重的领域,比如中美双方在何种程度上解禁对彼此的出口管制、欢迎中国留学生如何落到实处以及是否具有长期性。

毕竟,中美谈判的背景是,美国对华战略转型已经完成,要想达成最终协议,如何在对华妥协和维持对华战略竞争政策、在战略性领域继续高筑围墙和战术性措施方面进行退让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川普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对来说,关税问题倒是好解决一些。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中美元首会晤协议细节陆续出炉 是否"休战"在望? 中美博弈:从稀土大战看"有效知识"
    德语媒体:暂时停火的中美制度之争 特朗普:中美可以通过合作变得更加强大
    中美"停战" 欧盟率先成牺牲品、局外人 习特会未谈台湾:不谈本身即信号 中美技术性喘息
    中美关键矿产大战,这一地区缘何至关重要? 中美贸易战"停火"1年 美方幕后推手曾在中港生活6年
    《人民日报》披露中美元首釜山会晤详情 中美防长会谈 董军促反台独 美强调印太力量平衡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