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 "15万美金保证上牛津":被"保录取"陷阱吞噬的留学生
“藤德留学”会议室里,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向学生父母提供咨询(陈诗雨/图)
完美骗局
一场完整的保录取骗局由很多经典的诱饵构成,受害者往往在识破后才会明白过来。比如留学机构的工作人员会显得十分体贴,会问你天“气凉不凉”,叮嘱“北京干燥,多喝点水”,“风超级大,回去让你朋友送你”,口吻像是熟悉多年的好朋友,或者贴心的姐姐。
此外,机构通常有一套炫耀式的专业性表演。在藤德上海办事处,工作人员不经意地向《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提起自己是曼大数学系毕业,“这里普通行政人员也要卡留学背景,只要QS前五十的。”位于上海中心中层的办公室里的展柜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奖杯,还有,“楼下是摩根大通的办公室。”营造紧迫感也很重要。对方一面劝说越早申请越容易成功,或者再不签约就会涨价,一面在朋友圈宣布“××大学内推,最后2个名额”。
保录机构不断放大名校的诱惑。帮王珏做申请的“老师”也自称毕业于曼大,微信头像也是摄于曼大校园。拿到录取后,对方说,“卷福(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是曼大毕业的”,王珏为此很兴奋。而被退学后,她把老师的头像放进小红书的搜图,发现图的来源是另一位博主,工作人员的头像是盗用的。
Melody常在朋友圈发他们帮学生拿到的录取通知书,然后总会在评论区写“同行禁止盗用”。在朋友圈里,她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招生官共进晚餐,与藤校招生官谈下了更多内推的名额,还邀请保送哥伦比亚大学的VIP客户做经验分享。然而,出现在照片中的两位哥大“校友”根本没上过哥大,签署的中介也并非Melody所在的英藤留学。他们向《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确认,是自己签的中介在朋友圈分享的图片被盗用了。
在与中介一轮接一轮的造假质疑和申辩中,真与假彻底模糊了。在2021年10月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录取纠纷中,留学中介的律师称“(学生)没有去过(美国)并不代表不能申请本科毕业证。所有的一切资料,都是为了便于获得2021年秋季英国硕士的录取通知书做的修饰。”
法官问道,没有就读过,毕业证怎么来的?中介方回答,是公司向学校申请的。
山路哥说,找到他咨询保录取骗局的学生中,至少“一半以上是知情的”。利用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名校情结,尤其是渴望以较差的背景申请到顶级名校的执念,造假能够成为一种共谋。比如李天书和王珏,对于中介进行考试“保分”选择配合。
底线测试
尽管有的学生明确拒绝材料造假,却也会逐渐被卷入造假中。
高考失利后,张小乔转向出国申请。妈妈生意上的熟人向他们介绍了保录取业务,他们签约了120万元的合同,先缴了50万定金。接着,中介告诉张小乔,他们可以买到托福成绩,只要进了考场坐在特定座位的电脑前,就有操作空间。
“我说不行,我不接受这种,因为真的良心过不去,宁愿不走那么好的,也不能买假成绩。”张小乔坚持用真实成绩申请,中介却说:“你的成绩虽然不是你自己考的,但是你自己过去了,就是真实的。”
中介也向张小乔提起过,要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中学毕业文凭(OSSD)帮她申请,她再次拒绝。但收到英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后,出于怀疑,她要回了自己的申请材料,里面赫然有一份OSSD证书。
张小乔觉得,中介会有意给人制造一种选择困境。一开始会提供一条比较正规,但你肯定不符合要求的途径。于是中介会给你提供一个有点越界的选择,你可能会拒绝。然后中介会再给你提供一个更离谱的选择,让你觉得前一个似乎还能接受……如此反复,将申请者的底线意识消耗殆尽,进而将就同意——因为申请者都耗不起。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Mor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