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 格力不用海归:从精英到"间谍",中国留学生成时代牺牲品?

对于历经文革中国来说,留学生是一道很重要连接世界的桥。邓小平曾说,“要成千成万地派(留学生),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他让学生走出去,学习西方技术后带回国。出国的人一开始以公派为主,直到1985年自费留学的大门真正放开。高鹏说,“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或者是有能力的,大家都希望去美国看一看”。


高鹏现在是国内一家民营汽车电子企业的中高层。他1999年在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毕业,之后到了德国留学。他形容在90年代,学生出国的气氛非常浓,“国内的整体经济跟国外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大家都有一个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他笑说,教育机构“新东方”是其中一个推手。1995年,集中课外培训的“新东方”开始打进留学市场。“非常非常火的”,高鹏回忆,“很多人实际上在大学就花了两年的时间(准备),一到假期就参加培训、考托福考GRE,大三就开始投国外大学。”



高鹏说,“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或者是有能力的,大家都希望去美国看一看”。

精英不断出去,但回来的人却很少。

根据全球化智库的统计,与该年出国留学人数相比,2000年回国人员占38%,到2008年仅占28%。像高鹏一开始也想留在德国,“学习的东西感觉跟德国当时的应用更契合一些吧。”

但这跟中国政府希望人才回流的设想不一样了。崔大伟说,“中国一直有这个问题,一直都有很多人不愿意或是担心回来”。

崔大伟在1974年曾经到北京当交换生,之后1990年代初到南京大学当访问学人。他记得在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领域曾经迅速复苏,原因是上万名的资深学者留学一两年后就会回国,建立高水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但“六四”事件之后,许多科学家感到担忧,不想回国。

面对人才流失,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努力,包括给予海归创业启动基金、重金礼聘学者,特别在2008年推出“千人计划”。但崔大伟后来研究发现,回国的科研学者又不适应国内的官僚作风,也厌倦复杂的人事和权力关系,总是留不长。

2012年,崔大伟在一篇论文中写道,自己仍然对中国吸引人才归国保持乐观。其中一个原因,是提出“千人计划”的中国前国家副主席李源潮。


他形容李源潮是一名“务实的改革者”,推动研究环境改革——他写下了一个前提:“在即将上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支持下,这项政策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可能会顺利实施......”

不过,崔大伟很快就发现,习近平上台之后,随着国际形势转变,中国对留学生的角色和态度开始有所不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留学人员至今累计超过800万人。

夹在中间的人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中国留学生自己偷着生3娃 无身份无产检 结果… 京都大学中国留学生多益作弊 竟第5次被捕
    微信新生群成"罪证"?中国留学生被拖进小黑屋 "红二代"留学生留置36小时被遣返:小粉红感谢美国 
    川普为"开放60万中国留学生"辩护:中国付给我们很多钱 拿到全额奖学金,中国留学生遭拘36小时"5年不得入境"
    谈到中国留学生,特朗普:要跟核大国搞好关系 川普拟引进60万中国留学生 引爆全球舆论
    学签滞后 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苦等 BC玩水又发生悲剧 一名留学生溺亡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